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中評智庫:新時代對台戰略調整方向

http://www.CRNTT.com   2018-05-01 00:05:46  


圖3:(圖表來源:作者根據相關數據自行製作)
 
  第四,外交上,基本上改變了自1949年以來兩岸“外交競賽”中的“拉鋸戰”狀態,使台灣當局的“邦交國”下滑現象呈現不可逆性狀態。1949年迄今,除了馬英九主政的八年,兩岸一直在進行“外交爭奪戰”。回顧過去近70年,尤其1988年至2008年之間的20年間,由於李登輝和陳水扁主政的台灣當局推行“台獨”分裂主義路線,兩岸之間的“外交爭鬥”空前激烈,兩岸互挖對方的“建交國”或“邦交國”成為常態。在這期間,台灣當局爭取到20個國家(有多個國家與台灣當局在“建交”後又“斷交”,接著又再“複交”以及“斷交”)與它建立“邦交”關係,其中,除帛琉外的19個國家均是從大陸的建交國中“挖掘”而來。但相對來說,台灣當局在這期間也有19個“邦交國”被大陸方面挖走。 那段時期,由於兩岸力量差距不大,加之台灣實行“金錢外交”,致使大陸在兩岸“外交爭奪戰”中的優勢並不明顯,所以在兩岸“外交競賽”中通常會出現所謂“拉鋸戰”。但近十幾年來,台灣經濟持續低迷,台灣當局已沒有實力繼續通過“金錢收買”手段去進行所謂的“拓邦”,致使其“邦交國”數量不斷減少;相反,隨著大陸綜合實力的壯大和國際影響力的增強,與大陸建交的國家不斷增多。目前全世界有197個國家,與大陸建交的有175個,與台灣有“邦交”關係的僅有20個,而且這20個也難以保住,還會繼續下跌。從目前的態勢來看,台灣當局的“邦交國”數目一旦減少,就很難再回升,所以過去的“拉鋸戰”現象不復存在,這是兩岸實力對比發生重大變化的必然結果。

  第五,軍事上,兩岸軍事實力對比嚴重失衡。其一,從軍費預算來看,1999年是一個分界點,在此之前的1986-1998年期間,為支持改革開放經濟建設,國防經費比重一度下滑;自1999年開始,軍費預算開始逐年增加。從大陸、台灣、美國三方在1998、1999和2017這三個年份的軍費預算對比來看,基本情況如下:1998年,大陸的軍費預算是112.90億美元,台灣的軍費預算是79.8億美元,美國的軍費預算是2682.07億美元;1999年,大陸的軍費預算是130.03億美元,台灣的軍費預算是84.44億美元,美國的軍費預算是2747.85億美元;而2017年,大陸的軍費預算是1517億美元,台灣的軍費預算在100億美元左右,美國的軍費預算是5827億美元(請參見圖3)。 

  通過以上數據對比可知,30年前儘管兩岸在人口規模和領土面積方面差異巨大,但軍費預算竟然相差無幾,台灣的人均軍費預算遠遠高於大陸,至少從預算上看,兩岸的軍事實力與各自體量完全不符,正是這種不符給了李登輝公然提出“兩國論”、製造台海危機的勇氣。然而30年過去了,大陸的軍費預算早已從百億美元級躍升為千億美元級,增長了12.5倍,躍居世界第二,而台灣的軍費預算卻仍然停留在百億美元級,不足大陸的1/15。可見,兩岸軍事的經濟支撐能力出現了巨大逆轉。其二,從戰略攻防上看,過去大陸的軍事力量難以到達台灣島以東的海域,那時台軍的主要戰略防禦地帶是台灣島的西海岸,台灣島東部基本屬於戰略支援地帶。現在大陸航母到台灣島以東海域巡航逐漸常態化,戰機繞台飛行也逐漸常態化,將來一旦有事,可立即切斷台灣來自東部的外援。過去,大陸軍隊主要從西部攻打台灣;而現在不同,解放軍可以從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同時展開軍事進攻,這使得台灣在戰略上處於大陸軍隊的包圍之中,防禦戰略很難支撐。大陸的這些戰略突破和優勢都會對“台獨”構成威懾。其三,從武器裝備上看,大陸各種新型武器的研發和投入使用,也使大陸軍隊的遠端打擊能力和區域拒止能力在未來戰爭中保持絕對優勢。總之,在兩岸軍力對比上,大陸已經獲得壓倒性優勢,且解放軍的戰力還會越來越強。

  綜上所述,隨著兩岸綜合實力對比的日益懸殊,大陸在戰略上已對台灣形成全面壓倒性優勢,這改變了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的兩岸關係基本格局。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