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從國際比較看一線城市房價迷思

http://www.CRNTT.com   2016-03-26 08:16:30  


 
  未來中國一線城市房價可能的變數

  文章分析,1.什麼原因引發了日本東京和美國紐約房價下跌

  日本房價下跌的直接原因是貨幣政策的變化引起住房供需發生了逆轉。
日本政府基於抑制不斷攀升的房價、股價考慮,1989年5月至1990年8月,5次上調中央銀行貼現率從2.5%至6%,貨幣供應量的增長速度也由1989年的12%下降到1991年的2%。同時,日本要求所有的商業銀行大幅削減貸款。貸款成本以及貸款難度同時增加,樓市有效需求減少導致價格低迷,進一步使得企業抵押資產價值日益縮水,日本的銀行擔心企業的償債能力而不願放貸給企業,這造成了企業的正常經營借款通道因為銀行的惜貸而被封死,其後果導致了大批企業由於日常的運營資金不足而倒閉。

  資本市場方面,由於企業資產的縮水,其股票價格大跌,使得投資者對企業的信心下降,投資者紛紛拋售企業股票,企業試圖增發新股進行融資的通道也被打斷。貨幣和資本市場的雙重打擊,使得企業沒有資金去投向房地產,市場對土地和房屋的需求大幅萎縮。企業此時不可能再從銀行借到資金來償還舊債,因而只能變賣手中的土地和持有的股票。

  另外對於某些企業拖欠償還借款的問題,日本的銀行則自行變賣借款企業的抵押不動產,來保證銀行資產的安全,這無疑又加大了短期內房屋和土地的供給,使得以前所囤積的房屋和土地得到大量的釋放。土地和房屋的供給在短期內猛增,有效需求和有效供給瞬間發生逆轉,直接導致了房地產泡沫的破裂。

  貸款利率的提高也是美國房價下跌的直接誘因。美國房價在2007年最高峰,2008年美國房市像多米諾骨牌一樣崩盤,2012年跌倒谷底。在次貸危機前,美國住房市場出現了一個長達6年的繁榮期,這使得人們對於住房市場存在一個過分高估的積極心理,認為只要買房一定可以升值,而且升值的空間一定大於貸款的利率。這樣的心理導致很多人貸款買房,而金融機構也借著房地產的繁榮過度開發住房抵押貸款,甚至鼓勵那些沒有固定收入、還貸風險很高的人也來貸款買房,這樣的情況導致美國房地產泡沫越吹越大。

  而由於房地產泡沫的出現,政府採取提高利率等調控措施,次貸還款利率大幅上升,同時,隨著華爾街加快裁員的步伐,高價住房按揭短款資金幹枯,紐約地區價值在500萬美元或更高價的公寓和鄉鎮別墅的價格持續下跌,使紐約房市成為美國富人和中產階級的噩夢。紐約總共也不過30萬人從事證券業,但當時裁掉了5萬人;對衝基金業像是得了營養不良,投資者從基金中大量抽回投資。作為曾經的豪宅主力購買者,對衝基金經理人自顧不暇,沒有精力去投資買房。

  儘管房價大幅回落,但高端住房庫存仍有增無減。根據Streeteasy.com歷史數據顯示,紐約掛牌銷售的500萬美元或更高價住房的數量,2008年是518處,2009年底則增至近1000處。也許正是因為華爾街大裁員帶來的負面影響,紐約地區房價貶值比全美平均值要更多。據不動產評估公司MillerSamuel數據,曼哈頓500萬美元或以上豪華住宅的售價中值,從2008年一季度到三季度,下跌近20%;到了年底,又暴跌了20%,一年時間跌了將近一半。

  當時,紐約房市面臨的另一緊要問題是缺少按揭貸款資金。曼哈頓此前每筆按揭貸款數量都很大,至少在65萬美元以上。因交易這類貸款的二級市場已關閉,所以像花旗等大銀行都緊縮按揭貸款。貸款銀行通常在整棟住宅有一半售出後才肯發放貸款。這對那些新開發的項目更是雪上加霜,且銀行對首付款要求更高。

  住房市場的持續降溫也使購房者出售住房或者通過抵押住房再融資變得困難。這種局面直接導致大批次級貸款人不能按期償還貸款,銀行收回房屋,進行拍賣,市場上供需失衡,導致房屋價格不斷下跌。

  2.日本、美國、韓國房價下跌時是大城市先下跌還是中小城市?

  從日本來看,一線城市下跌的時間要比其他城市早,且跌幅也更大。

  日本當年房價上漲的時候一線城市的漲幅要遠高於其他城市,如首都圈漲幅就遠高於近畿圈,其中東京漲的最快最高。這大概日本人也相信,日本只有一個東京,東京掌握著教育、醫療、金融、就業等資源。下跌時也是一線城市跌得多,這個道理其實不難理解,因為下跌之前一線城市的累計漲幅遠高於非一線城市,因此跌起來的時候也就更多。這和股市道理是一樣的,估值越高,泡沫越大,熊市時跌起來就越狠。六大一線城市住宅地價指數1990年到2015年下跌75%,跌幅遠高於同期除六大一線城市外的主要城市(下跌47%)。

  美國紐約房市的下跌是從曼哈頓開始,逐漸蔓延至靠近房災周邊的新澤西和康涅狄格州的地區,康州Fairfield縣、紐約長島、紐約州Westchester縣,受災均超過30%,最嚴重的,跌了50%。韓國也是一線城市首爾先跌。2011年在首爾房價下跌時,非首爾區沒有隨之下降反而持續上漲。

  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RobertShiller在其《非理性的繁榮》一書中指出:非理性的繁榮是基於心理基礎的投機泡沫,資產價格的上漲挑起投資者的熱情,並不斷在投資者中散播、“傳染”;在傳播過程中整個故事會被放大,以證明當前價格的合理性;後續的投資者儘管懷疑資產本身的價值,但出於嫉妒別人的成功或享受做賭徒的快感,也會參與進來。

  也就是說,在非理性的繁榮中,新進入的投資者多是受到資產價格上漲的吸引,而不再關注資產本身的價值,甚至進入到一種編織各種故事來給自己增加信心的狀態;而其實越是上漲,投資者的內心深處就越脆弱,一旦大的形勢有所變化(例如貨幣收緊等政策變化),投資者的風險偏好程度也會轉變。回顧歷史上每一次泡沫的產生和破滅基本都是這樣的一個過程。

  一線城市儘管擁有更多的資源優勢,但一旦市場風向逆轉,下跌的噩運也將難以避免。近十年來,一線樓市的平均租金上漲約1-1.5倍,而房價漲幅超過5倍,租售比從5%一路下降降到不到2%,也就是說房價的漲幅是房租漲幅的2-3倍。可見,一線房價持續暴漲的根本原因在於房屋分配不均而非絕對數量不足。否則的話,一線城市的租金水平也應該與房價同幅度上漲。

  一線城市早就已經進入了存量二手房時代,現行限購政策表面看起來是在抑制投資需求,緩解了需求壓力,但由於限購指標的存在,多套房所有者如果將房子賣掉就再也買不回來了,因此除非不得已這些人是絕對不會賣房的。現行限購政策在抑制需求的同時也在抑制二手房供給,這是限購政策難以解決一線城市房價問題的根本原因。

  未來解決一線高房價的方法就是在限購基礎上對多套房開征累進房產稅,遺產稅、房屋空置稅以及從嚴徵收轉讓所得稅。這些政策會讓囤房成本大增,炒房者無利可圖,巨量的二手存量房源就會被逼入市場,在加大二手房的供給的同時又抑制了投資投機房產的需求,高房價問題自然解決。

  總體來看,一線城市房價未來可能的變數在於會引起市場風險偏好變化的事件。具體引發事件很難猜測,但對比國際和中國一線市場住房市場生態差異以及其房價下跌的教訓,要警惕下列兩種情況的發生可能對房市帶來的影響。

  一是要警惕貨幣政策轉向可能帶來的影響。結合日本和美國的經驗教訓,貨幣政策如果逐漸收緊,可能就會改變樓市繼續上漲的預期。本輪一線城市房價上漲,一個重要原因是央行為了配合供給側改革穩經濟而實施了寬鬆的貨幣環境,未來一旦經濟企穩復甦或者供給側改革告一段落,那麼貨幣政策就會逐漸收緊,樓市繼續上漲的預期可能就會改變。

  二是房產稅政策出台的風吹草動也會影響到樓市走勢。當前中國和其他國家房地產市場不同之處,除了中國房屋本身有戶口等資源捆綁之外,還有持有成本的不同。日美韓各國有房產稅、遺傳稅、贈與稅等,持有成本要遠高於中國。美國每年的房地產稅約是住房價值的1%-3%,此外,還有遺產稅,美國的遺產稅實行累進稅率,房子的價值越高,納稅比例越大,最高達55%。日本每年的房地產稅約是住房價值的5%左右,而且,日本還規定了,房子買賣要交重稅,贈與也要交稅。

  所以,受房產稅和遺產稅等影響,當前日本人和美國人希望通過投資房產增值的積極性不高。中國一旦明確開征房產稅等增加房屋持有成本的政策,預計住房有效需求將明顯減少,難保不會導致房價向下逆轉。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