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2015年地方債會不會出現兌付危機?

http://www.CRNTT.com   2014-12-30 09:36:30  


  中評社北京12月30日訊/2015年,投資者的關注重點轉向地方債,最大的疑問是,地方債是否會出現兌付危機?2014年10月28日,財政部發布《地方政府存量債務納入預算管理清理甄別辦法》,部署各地清理存量債務,甄別政府債務。省級財政部門應於2015年1月5日前將結果上報財政部。估計存量債務數據比17.9萬億元要高得多。

  每日經濟新聞發表評論員葉檀文章表示,債券市場總體風險可控,但可能出現局部崩塌現象。

  9月底公布的《國務院關於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的意見》(即“43號文”)明確提出建立“借、用、還”相統一的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機制。目前在甄別債務的基礎上確定債務的規模和性質,讓政府的歸政府、企業的歸企業,政府與企業的債務徹底分開。

  文章分析,2013年中,地方政府存量債務餘額17.9萬億元,其中6.9萬億元是通過平台公司舉借的債務,這6.9萬億元披著政府外衣的平台債怎麼處理?

  政府嚴格管理,不再混淆政府與城投債的邊界。未來城投債的發行量下降,根據數據,11月城投債單月發行規模由10月的1229億元小幅降至1072億元,同比多增量也有所減少,為242億元。有機構預計,2015年傳統城投債供給僅4000億元,甚至更少。12月5日,“14天寧債”與“14烏國投”兩只地方城投債,先被納入,而後又被剔除出政府債務範圍,向地方政府發出直接警告,不許把城投債納入地方政府增信範圍。

  12月18日,山東省政府下發《關於貫徹國發【2014】43號文件加強政府性債務管理的實施意見》,山東版“43號文”明確“經國務院批准的政府存量債務餘額只減不增,除正常清償外,債務數據不得調整”,納入政府存量債籃子里的由政府負責償還,其他的在市場中自求多福。

  如果地方政府隱瞞負債,上級政府一概不給予二次求助的機會。另一方面,在“控制和化解政府性債務風險”部分指出不救助對市縣債務。這些文件的出台,使得各級地方政府不得不在最後的甄別中上報所有或明或暗的債務,相信到明年截止期,地方政府的債務數量將有較大幅度上升。

  城投債風險系數總體上升,承銷者減少,購買者興趣下降。從市場的角度而言,以往追隨政府步伐以剛性兌付為依托,大肆追捧城投債的現象將有所下降。誰買誰負責,誰借誰償債,不納入預算、不經審批的,政府一概不負償債責任。

  對地方債、城投債不至於使用休克療法,讓正在進行中的項目爛尾,讓銀行成為壞賬接收器,同樣是中國經濟不能承受之重。根據2013年6月底的數據,考慮或有債務後,銀行貸款約10.1萬億元、債券1.8萬億元、信托融資約1.4萬億元、金融機構融資0.33萬億元、融資租賃0.23萬億元。銀行仍然是政策性平台公司最大的金主。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