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海南:國際旅遊島四周年觀察

http://www.CRNTT.com   2014-05-13 11:59:53  


 
“國際房產島”

  之所以申報國際旅遊島,決定於海南自身禀賦—擁有獨一無二的全島熱帶海洋性氣候和1800公裡的海岸線和覆蓋率高達82%的植被。

  因此,除了占GDP27%的特色農業之外,在主政者的思路幾經變更後,海南最終選擇了旅遊業作為海南島的主導產業。

  經過多年努力,2010年1月4日國務院印發《意見》,海南國際旅遊島之名確立。

  《意見》出台後,首先振興的仍然是房地產。海南省黨校原副校長廖遜向時代周報回憶,當年《意見》一出,島內外均為之沸騰,“三亞的房價一星期內就翻了一番”。

  現在,在從海口到三亞的595公裡東海岸上,雲集了眾多巨大的旅遊地產項目,每一個都能拉動GDP和地方財政的明顯增長。

  一位自改革開放初期開始參與海南建省的專家在接受時代周報採訪時認為,國際旅遊島的概念如今已經演變成“國際房產島”:房價暴漲導致租金暴漲,透支了城市的發展潛力,也擠壓了本應當在低租金與合理物價環境中自然生長的特色民宿、文化藝術、中產和工薪階層旅遊服務等大量產業的發展空間,使得人才留下來的動力和創業的機會大大減少。

  房地產業的過度發展還使得填海造地、圈地等現象不斷發生,上述專家認為,由於填海,東郊椰林的景觀價值已經被徹底破壞。

  多位受訪者告訴時代周報記者,三亞的高端化形象與房地產概念和意圖難以分開,而三亞市甚至整個海南省,都有資金投入地產業發展超過旅遊業的傾向。

  雖然此前有論者認為,國際旅遊島將使海南改變以GDP為基礎的通行官員考核方式,但目前的情況是:基層官員在談及國際旅遊島的前景時,仍然強調它能為本地區帶來多少個點的GDP增長。而這種增長的動力,正由過去一直無法實現的工業變成旅遊地產。

  但對於海南究竟是走“引鳳來巢”的地產項目高端化路線,還是走“物以稀為貴”的旅遊資源高端化的發展方向,坊間一直存有爭議。

  另一種尷尬則是,將建設國際旅遊島作為發展戰略和目標的海南,卻沒有誕生一家實力雄厚的本土旅遊地產公司,這或許是海南島實體經濟薄弱的一個縮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