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經濟改革4.0版將確立發展新邏輯

http://www.CRNTT.com   2013-11-06 08:27:08  


 
  文章稱,現在的問題是,當漸進式改革周期業已結束,原先的改革支持者成了巨大的獲益者之後,已成了新一輪改革的阻力。在新舊體制轉換過程中,依然強大的舊體制遺產不僅沒有得到清除,反而成為實現經濟發展模式轉變的主要障礙。特別是在現有的政績考核體系下,地方政府的投資衝動恐怕難以得到有效遏制,那些投資規模大,見效快的重化工業項目一直是地方政府的偏愛。物質生產部門的擴張效應,使得地方政府始終無法提高提供公共品的熱情,不僅如此,而且政府對於提供公共產品的支出責任還呈現過度下移的趨勢。加上利益集團的游說,很容易造成地方政府公共政策的急功近利和短期化,政府為了短期的社會穩定而犧牲經濟轉型的大局。另一方面,政府在推進市場化改革方面仍然不夠徹底,尤其是要素價格市場化改革進展緩慢。

  文章認為,以增量改革為特點的漸進式改革,在逐步完成支持上一輪經濟增長的歷史使命之後,下一輪經濟增長的支撐條件,是釐清政府幹預邊界之後競爭性市場體系的全面確立;增長動力則來源於民間營商禀賦的全面迸發,以及內生性技術進步與人力資本的提升。

  誠然,市場是有限的,有效市場假設早已被證明為是古典經濟學色彩濃厚的“黑板經濟學”,市場失靈是真實經濟世界里的常態,即便是有限市場也不一定都是有效的;同樣,即便是世界上最強大最具動員力的政府,也不可能是市場運行中的全知全能者。經驗早已證明:經濟行為由企業和居民根據市場信號來做出,往往要比政府決策更穩妥;政府的作用不在市場內,而在市場之外界定和保護產權,保證合同的執行。

  文章指出,對此輪4.0版的經濟改革,政府必須異常清醒地認識到:經濟增長從長期來看應是一種內生性的選擇,依賴於市場主體基於既有的約束條件追求成長空間的持續擴大。而從宏觀經濟政策的目標來看,儘管適度幹預是避免市場失靈的必要條件,但充分調動各有關市場主體的積極性才是保持經濟增長的最為關鍵的環節。政府不可刻意追求在經濟增長中的顯性角色,而是創造條件擴大企業在市場中的行為空間。而有效的政府幹預,從經濟發展史來看,一是對經濟與金融危機的管控,即管理預期,二是在經濟面臨恐慌時發揮“穩定器”的作用,三是通過財政與金融杠杆,消除系統性經濟風險,化解經濟泡沫。換句話說,政府只應在市場無法彌補自身缺陷時才能進場幹預,而不能使幹預成為常態。那樣只會破壞市場秩序,抑制經濟活力。

  往昔教訓足資鏡鑒,仰賴投資和出口的經濟增長模式既已被證明為效益不彰,風險巨大;那麼,即將開啟的4.0版經濟改革亟須建立一種能夠使經濟保持活力的增長機制,從而保證市場主體的營商禀賦得到持續有效地激發,以制度改進和技術創新引領經濟增長方式轉變。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