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台灣學者吳東野:密集文化交流舒緩顯性台獨

http://www.CRNTT.com   2013-02-13 00:20:38  


 
     強化兩岸認同互信的不同解讀

  台灣學者對兩岸認同斷裂普遍感到憂慮,認為現階段兩岸交流與合作雖日趨緊密,卻未深化台灣民眾對大陸的認同感,未來兩岸關係進一步深化的關鍵,仍在於兩岸認同是否有所提升。會議期間,與會者提到大陸經濟讓利與認同間的關係。代表民進黨觀點的學者,傾向用民調數據來呈現馬英久主政時台灣人認同大陸的比例,較陳水扁執政時還要低,繼而得出大陸經濟惠台政策並未提升台灣認同感的結論。綠營學者認為,台灣的認同斷裂與統獨的主客異位,不完全受到李登輝和陳水扁“去中國化”政策及修改歷史課綱的影響,而是許多錯縱複雜因素所造成。大陸的民主化與自由化,才應該是深化兩岸政治互信的關鍵。

  台大政治系教授吳玉山從安全、利益、價值、認同四個面向論及兩岸的相合度,繼而檢視台灣民眾過去和現在的中國意識。他發現,兩岸關係過度“物化”(強調經濟讓利)的結果,導致許多台灣民眾傾向以獲利的角度去評量兩岸關係。這種思維方式遇到台灣經濟表現不佳時,很容易影響政府推動兩岸關係的動力。吳教授的論點強調,經濟不是增進兩岸認同的唯一因素。過去許多對台商認同問題的經驗研究論著也印證了,利益和認同間其實有一道理性與感性的鴻溝,彼此間很難跨越。大陸既對台讓利,又武力威嚇的現況,確實迫使許多台灣民眾選擇趨利避害的現狀維持,無助於中國意識的提升。

  大陸學者強調兩岸應加強認同與互信,主要立於“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基礎,他們難以接受民進黨學者有關中國大陸威權體制及武力威嚇是造成台灣認同轉變的說法。此說若能成立,又如何解釋兩蔣時代的台灣處於兩岸軍事對立的環境下,兩岸認同不降反升,絕大多數台灣民眾都認同自己是中國人。目前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的台灣民眾之所以增多,顯然是李扁長達20多年執政的“去中國化”政策所致,與大陸是否民主和自由,無必然關係。

  大陸學者李道湘提出的問題發人深省。他認為,兩岸認同斷裂問題若歸咎於大陸,就意味胡錦濤先生秉持的和平發展路線是錯誤的?如果兩岸和平發展政策無誤,台灣民眾認同觀的改變,是否台灣內部統獨對立與政客多年操弄的結果?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