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再論為什麼經濟制裁日本不一定有效

http://www.CRNTT.com   2012-11-09 10:56:50  


 
中國旅客減少不影響日本大城市

  第二,中國遊客對於日本旅遊業的影響力主要體現在地方城市而不是大城市。中國人去年出國旅遊的消費額為730億美元,居世界第三,排名在德國和美國之後,今年上半年出國旅遊人數3800萬人次,比去年同期上升了18%。上個世紀90年代政府還不允許有私人護照,現在容易得多而且出國訪問地增加到了140多個。雖然日本政府看上去在吸引中國客人積極,例如近年來推出的中國遊客衝繩入境可以申請多次簽證,今年這一措施擴大到了東北三縣,但是這些措施屬於振興日本萎靡不振的地方經濟的一種手段。對於訪客較少的地方來說,中國的團隊可能很重要,但是對於東京、大阪等主要城市來說收益主要來源是商務客人,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中國還不具備用旅遊業來經濟制裁日本的能力。2010年的漁船事件的2010年中國訪問日本人數減少了17.9萬人,國內消費減少了319億日元,似乎損失並沒有想象那麼大。據大和綜合研究所的首席經濟學家熊穀亮丸估算,每年如果訪日的中國人減少一半,那麼帶來的經濟損失大約也就是1100億日元。

  第三,中國遊客為日本創造就業機會,促進基礎設施建設的可能性不能高估。很多人以台灣為例認為中國遊客的到來會刺激當地經濟發展。誠如8月31日的《金融時報》報道,UBS估計今年將有230萬大陸遊客到訪台灣(2008年開放時候僅僅30萬),今年上半年新增的77600就業機會中一半來自於酒店,觀光和商店,製造業僅貢獻了4400個就業機會,目前台灣有40多家大型酒店新建計劃,酒店業投資將達2.48億美元。但是日本畢竟不是台灣,日本的基礎設施建設基本已經完成,中台交流才開始四年,中日交往已經40年,就業機會創造可能性有限。

  第四,日本可以從其它國家獲得客源來彌補中國客人的流失。在訪日的外國客人中中國的比例為兩成,韓國最多,目前很多的商家開始開拓中國以外的亞洲國家市場。同稀土出口一樣,當日本感到中國可能利用稀土出口來牽制日本的時候,政府和企業已經開始開拓多元進口渠道和加大節能技術開發能力。

  取消訪日活動和中國遊客減少在當前的確可以起到發出明確信號的作用,但是是否足以改變日本的立場則很值得冷靜思考。可喜的是中日雙方在一些重大的合作方面並沒有受到實質影響,這說明雙方實務層面是清醒地看到了中日兩大經濟體合作的世界意義的。最明顯的是金融合作,2011年12月,中日兩國領導人達成金融合作的三點內容,即人民幣和日元直接交易,日本政府購買中國國債,人民幣債券市場培育,基本沒有受到中日關系影響。雙方貨幣的直接交易,6月開始一直保持每天100億日元的勢頭。

  另一方面,中國政府同意的650億人民幣的國債,也在繼續商討中。之所以金融合作受到的影響不大的原因是雙方巨大的雙邊貿易需要從金融角度來支撐。經濟全球化時代如何運用經濟手段來反制他國實現外交目的的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作者是日本國立新潟大學副教授

  (來源:2012-11-09新加坡聯合早報)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