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日本為何要搶在美國之前與中國建交?

http://www.CRNTT.com   2012-11-03 10:53:16  


周恩來與田中角榮舉杯慶祝中日建交(資料圖)
  中評社北京11月3日訊/1972年9月,上台執政僅兩個多月的日本首相田中角榮為何要在尼克松訪華之後、中美正式建交之前匆匆訪問中國,並在訪華期間與中國實現邦交正常化?

讓日本大為尷尬的美國外交行動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政府從中、日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及亞洲與世界的和平與穩定的大局出發,提出了實現中日邦交正常化的目標。然而,戰後的日本在美國的壓力下,1952年4月,吉田茂政府同台灣當局締結了所謂的“和平條約”,宣布建立所謂的“外交關係”,公然對新中國進行挑釁,為中日邦交正常化設置了嚴重障礙。

  在此情況下,中日關係不得不從民間入手,“民間先行,以民促官”,大力開展民間外交,以“漸進積累”方式為兩國關係正常化創造條件。此後,中日兩國的民間貿易和文化交流不斷發展起來。日本人民要求恢復日中邦交正常化的呼聲也日漸高漲,從而為兩國關係在20世紀70年代取得突破打下了群眾基礎。

  1971年7月15日上午,日本首相佐藤榮作開完內閣會議,剛要走出會議室,他的秘書把一份備忘錄送到他面前。佐藤看完備忘錄後,臉色頓時變了,只見上面寫道:“基辛格博士於7月9日至11日訪問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尼克松總統將於明年5月以前訪華。(尼克松訪華公報)發表時間為日本時間上午11時半。”佐藤連忙看手表,11時27分,離發表僅剩3分鐘。

  這則消息對他來說簡直是“晴天霹靂”。他絕對沒想到尼克松會把日本撇在一邊,事先既不聯繫也不商量便密派基辛格作為其特使訪華,並決定自己也親自前往中國訪問。僅在八個月前佐藤赴美訪問時,尼克松還向他保證:“關於對華政策將來的發展,將繼續與貴國密切聯繫和協商。”如今,尼克松這種撇開日本決定訪華的做法使佐藤政府陷入尷尬境地。

  佐藤榮作是1964年11月出任日本首相的。上台前,他在對華政策上講了不少漂亮話。可執政後卻繼續追隨美國,親蔣反華。因此,在他執政的7年零8個月之中,中日關係依然原地踏步,沒有任何進展。美國總統的中國之行和《中美聯合公報》的發表,給日本帶來巨大的衝擊。日本政界一批有識之士以此為契機,強烈要求日本當局迅速開展自主和平外交,改善日中關係。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