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權力退場就是對教育最大的貢獻

http://www.CRNTT.com   2012-09-11 15:28:24  


 
  所謂“打破教師終身制”,更嚴格的說法是實施教師資格考核和定期注册制度。教師行業不是一片淨土,師德敗壞、業務能力低下,甚至濫竽充數的教師並非罕見。因此,這個制度的立意本身不錯,其最大的邏輯漏洞在於制度設計。對全國教師實行五年一次的注册制度,可想而知將要付出巨大的行政成本,並且對學校、教師和學生都是一種沉重的負擔。不妨設想,如果將注册制改為報備制,由學校來主導對教師的考核,一經發現不合格的教師即予以清退,同時報備教育主管部門,是不是同樣能實現約束和激勵的目的,並且成本更低、效率更高?

  顯而易見,“打破教師終身制”除了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制度訴求之外,其實還夾帶著教育管理者的“私貨”,即行政權力要始終保持一種在場的狀態。這就涉及到一個根本性的問題:對於教育事業,權力是干預越多越好,還是越少越好。在權力擁有者看來,當然是越多越好,有可能的話,最好是將教育的大小事務事無巨細地全部置於權力的掌控下,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展現權力的魅力,而在筆者看來,行政主管部門除了做好教育投入的服務性角色,以及制定、執行法律、制度等裁判者的角色之外,對具體的教育事務干預越少越好。事實上,這也是筆者與教育主管部門之間的最大最根本的分歧所在。

  當下教育,行政干預不是太少而是太多,從教師資格證的考核發放,到各級校領導的任命,從各種檢查和考評,到一系列的評價機制的制訂,權力的身影無處不在。校園如官場,官僚習氣漸長,教師如小公務員,在等級觀念中謹小慎微地生存,這一方面壓制了教育應有的創新和活力,另一方面也阻礙了教師素質的提升。教師最重要的品質就是人格和精神和獨立,以此才能教育好有擔當有思想的下一代。然而依附於權力之下,甚至很多時候淪為權力的陪襯,教師的人格難免矮化,精神難免萎縮。想起當年新疆克拉瑪依大火中的那一句“讓領導先走”,想起當年的女教師陪舞事件,想起大學將考評組的女秘書捧為上賓事件,想起如今依然常見的小學生在雨中為領導表演……某種程度上說,當下教育的種種弊端,正是源於官本位在校園的彌漫,正是源於過多的行政管治。

  1915年,蔡元培發表了《不肯再任北大校長的宣言》:我絕不能再做政府任命的校長,半官僚的性質,便生出許多官僚的關係,天天有一大堆無聊的照例公文,常常派一些一知半解的官員來視察,我絕對不能再做不自由的校長,思想自由是世界大學的通例……當年蔡元培先生的拍案而起,如今有幾個校長能做到?時代固然已經不同,但有一點是任何時代任何社會都適用的:權力與教育應當保持距離,權力退場才是對教育最大的貢獻。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