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姚樹潔:鄒恒甫與北大較量背後的恩怨

http://www.CRNTT.com   2012-08-30 11:48:33  


諾丁漢大學當代中國學學院院長姚樹潔
  中評社北京8月30日訊/財經網今天登載姚樹潔的文章“鄒恒甫與北大較量背後的恩怨”,文章說,我本來不想加入這樣的討論,但是,關於鄒恒甫和北大的事情,對中國經濟學界,對北大乃至中國大學,以及中國大學教授的影響,已經遠遠超出了鄒恒甫對北大的恩怨。我生活和工作在英國,但是,我在國內也有許多年的工作經驗。對國內高校的優缺點,對大學教授的優缺點,對海外教授在國內工作的優缺點,了解得還是比較全面的。所以,我有必要從一個知情人的角度發表一下看法。目的是想給大多數不知道內情的民眾一個盡量客觀的視角,而不是希望這樣的爭論影響鄒恒甫的形象,也不希望給北大和中國的高校抹黑。

  關於鄒恒甫本人及其所代表的觀點

  我第一次看到鄒恒甫的名字是1996年夏。我被邀請到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做講座。經濟所的人告訴我,跟我一起做講座的還有鄒恒甫和餘永定。餘是我在牛津時候認識的,那時他,張維迎和華生等一幫國內牛人都集中在了牛津。

  1996年我已經是英國的副教授,正在爭取正教授,所以自己也是有點不知天高地厚,沒有把鄒放在眼裡。可是沒有想到,10年以後,鄒卻變成了國內紅極一時的‘狂人經濟學家’。

  鄒大膽的挑戰被國內經濟學界認為是泰鬥式的兩大人物:林毅夫和張維迎。他說,張維迎不入流,林毅夫最多也是三流的經濟學家。他的觀點,被香港的丁學良跨大為‘中國最多只有5位經濟學家。’

  從吸引眼球的角度看問題,鄒和丁都對國內經濟學界產生了不小的影響。但是比較客觀的看問題,他們兩個人的觀點最少有兩點不大妥當。

  首先,好的經濟學家不光是他們能否發表幾篇由美英國家控制的頂尖雜誌的文章所確定。當然,要當好的經濟學家,在這些雜誌發文章很重要。但是,這不等於發了這樣的文章你就一定是最好的經濟學家。相反,不在這種雜誌發文章的人,不一定就成不了一流的經濟學家。例如,阿瑟-劉易斯得到諾獎的文章,就是發在現在已經不是很有名的《曼徹斯特學派》。而李特和莫裡斯得到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文章,卻沒有正式發表,只是劍橋大學的討論稿。其實,那些頂尖雜誌的文章,最少有90%以上沒有什麼真正的價值。

  所以,衡量一個人的影響,成就和貢獻,應該是全面的,而不能是片面的。香港的許多大學,就是片面的追求發那些雜誌的文章,大陸現在也學這一套。這種做法,有其優點,那就是比較透明,比較有可比性。但是,這種做法卻壓制了一些最有原創性的研究,永遠都拿不到諾貝爾獎。

  鄒和丁,還有許多人,都是這樣來看問題的。因此,在他們眼裡,好的經濟學家不多,也就不奇怪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