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有必要進一步加快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
中評社北京9月11日訊/近期,人民幣“走出去”的新聞頻頻見諸報端,引人關注:先是央行公布《中國人民銀行關於明確跨境人民幣業務相關問題的通知》稱,外商直接投資人民幣結算業務(人民幣FDI)已進入試點階段。繼而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出訪香港時宣布,中央將支持香港發展成為離岸人民幣中心,允許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投資境內證券市場。隨後不久,香港證監會署理行政總裁張灼華表示,香港的監管平台已準備就緒,目前已具備審批和管理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額度下零售基金產品的能力。而就在前兩天,尼日利亞央行與中國人民銀行簽訂諒解備忘錄後宣布,尼日利亞計劃將5%~10%的外匯儲備轉換成人民幣。這些跡象表明,由中國政府主導的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正在提速。
證券時報發表評論稱,在經濟全球化日益深化的今天,實現人民幣國際化,是中國崛起的必由之路。為此,中國政府綢繆已久並逐步試點。特別是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以後,備受打擊的美歐日等傳統強國經濟實力相對削弱,國際地位相對下降;率先走出金融危機陰霾的中國經濟實力相對增強,國際地位相對上升,在此背景下,中國政府適時加快了人民幣國際化的步伐。近期人民幣在尼日利亞外匯儲備中取得一席之地,正是此番人民幣國際化加速的實際成果。在此之前,中國還與俄羅斯、韓國、內蒙古、越南、緬甸、馬來西亞等國自主選擇雙邊貨幣結算協議。
文章指出,先區域化,後全球化,這是人民幣實現國際化的現實路徑。一方面,人民幣成為一些國家的儲備貨幣或結算貨幣,另一方面,人民幣事實上已經成為境外若幹國家或地區的“硬通貨”。譬如,在東南亞很多國家和地區,人民幣已經實現了自由流通。這一切既擴大了人民幣的國際影響力,也縮小了中國對外貿易在弱勢美元作用下的風險敞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