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民進黨轉型的困境及前景

http://www.CRNTT.com   2010-11-19 00:28:17  


 
  其一,蔡英文因素。2008年民進黨下野之際,對於深陷危機泥潭的民進黨而言,“形象清新”、沒有派系背景的蔡英文是一個最佳選擇,因為民進黨急需一位能為各派系接受並能讓民眾耳目一新的人物,以便使民進黨不至於分裂並讓民眾看到民進黨有改革的希望。然而,蔡英文所謂的“形象清新”主要是指其沒有派系背景、沒有貪瀆案底以及都會型知識女性等方面,但在“台獨”意識形態方面,眾所周知,蔡英文曾經是李登輝“兩國論”的主要炮製者之一,陳水扁執政時拋出“一邊一國論”及“廢統”、“正名”、“制憲”等一系列激進“台獨”政策時,蔡則是扁政策重要的捍衛者與執行者之一,蔡英文接任黨主席後還曾自我表白“立場堅定”。因此,希望蔡英文以壯士斷腕之姿“顛覆自我”,帶領民進黨與陳水扁“急獨”路線做徹底決裂與切割,顯然是不切實際的。蔡英文也瞭解,“陳水扁共犯結構”不僅僅是陳水扁個人貪腐的問題,也有民進黨的結構性問題,包括政治運作方式、政治文化以及“台獨”意識形態等問題。作為“陳水扁共犯結構”的一員,蔡英文至多也只能在維持現狀的情況下對黨內弊端進行一些微調,重大改革與轉型幾乎是不可能的。

  其二,派系因素。民進黨組織與權力結構“派系共治”的特點,使得政黨運作的實際情形則是:若不出現類似陳水扁式的“強人”,派系之間相互牽扯制約便是常態,政黨任何重大政策、路線、組織體系變革都將舉步維艱。蔡英文不是“強人”類型的黨魁,在黨內也沒有明確的派系歸屬,她實際上是依靠新潮流的支持以及各派系相互鬥爭妥協才順利當選並連選連任。目前對外以“台灣新社會智庫”名義公開運作的新潮流系,其強調的三大主張包括“台灣獨立”、“群眾運動”及“社會民主主義”等,在意識形態與策略路線方面正居於黨內主流地位;另一方面,以辜寬敏、蔡同榮以及扁系人馬等為代表的“台獨”基本教義派,雖非黨內具體派系,卻因激進“台獨”主張成為“深綠”代表,儼然成為民進黨的“政治正確”,深刻影響甚至左右著民進黨的政治主張與策略路線,任何想要改走溫和路線的主張,都將遭到無情的批判。

  其三,政黨屬性因素。民進黨前身是反國民黨威權統治的“黨外勢力”,性格上本來就具有極為強烈的反體制特質;後來“台獨”主張逐漸演變成為民進黨的“基本綱領”,推動“台獨”運動、建立所謂“主權獨立自主的台灣共和國”,就是要摧毀現行體制,這也清楚地表明民進黨的反體制屬性。蔡英文稱“中華民國”為“流亡政府”也是“反體制屬性”的表露。正是因為具有反體制屬性,使得民進黨為了實現其政策主張,可以不惜破壞社會和諧與經濟發展,走激進路線、作焦土式抗爭。

  其四,選舉因素。在台灣“選舉掛帥”、“勝者全拿”的政治文化中,政黨成了選舉機器,理念與主張變成是與對手形成區隔甚至是攻擊對手的口號。為了勝選,民進黨常常使用“統獨”、族群、省籍等意識形態議題作為攻擊對手的利器,其結果是使台灣選民分裂成“藍綠”兩大板塊,整個社會被無情地撕裂並隱藏著不穩定的因素。因此,每當選舉臨近,民進黨一方面為了“鞏固泛綠基本盤”,便會伺機向“深綠”表忠,冒出一些“出軌”言行;另一方面,為了向中間選民示好,又會喊出一些“良性競爭”、“理性問政”之類的口號。也正因為如此,人們可以看到蔡英文及其他民進黨政要經常是“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前後不一、自相矛盾均可以全然不顧。兩年多來,台灣依然選舉不斷,蔡英文領導的民進黨急需通過勝選來鞏固政黨團結、穩住泛綠選民、提升士氣實力,只能繼續走操弄意識形態的老路,政黨改革與轉型大多流於口頭甚至只是爭取中間選民的幌子。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