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祭孔的文化省思

http://www.CRNTT.com   2010-10-29 11:40:26  


台北祭孔
  中評社北京10月29日訊/9月28日是孔子誕辰2561周年紀念日,各地紀念活動不斷,北京、天津、曲阜、烏魯木齊等大陸城市以及台北都舉行了莊重肅穆的祭孔儀式,北大、清華等校的4名國學學者甚至聯名倡議將這一天設為“尊師日”。諸多網友歡欣鼓舞,認為這代表著傳統思想文化的偉大復興。其實,在民間性的文化保守主義思潮逐漸興盛之外,還應當看到祭孔並不代表真正地親近儒家文化。

   台北祭孔

  美國漢學家列文森認為,在20世紀,儒教中國只能是博物館裡陳列的文化碎片。而著名華人學者餘英時也曾指出,王朝體制和士紳社會崩潰後,無所依附的儒家及其士大夫,只能成為現代社會阢隉漂移的游魂。

  但如今,形勢似乎在發生急劇的轉化:被疏離、排斥多年的儒學,居然顯露出開始蜜月之旅的跡象。如中國社科院文史哲學部副主任李景源所說,國學熱和儒學熱是“構成中國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以儒學思想為內核的傳統文化,也是世界性的華人社群的有益資源。

  不過,綜觀大陸各地的祭孔活動,有關傳統文化的論述都顯得過於單薄、抽象,傳統要麼被過度簡化為文明、和諧、偉大、古老等匱乏實質性內涵的指稱,要麼就被割裂成為地方文化的歷史注腳。一個基本事實是,各地對於祭孔的重視,並非僅僅是因為在這樣獨特的日子,鄉愁般地憶念起了中國偉大的先人孔子,回憶起他的思想、人生與未竟的政治抱負,而往往是因為地方政府試圖通過祭孔、孔子文化節等形式來發展出一套傳統文化的地方性論述,以便實現“孔夫子搭台,孔方兄唱戲”。就如蘭州地方官員所說,以儒家文化為代表的華夏文明是地方“提升文化軟實力”取之不盡的源泉。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