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上海經濟轉型樞紐在於政府轉型

http://www.CRNTT.com   2009-11-04 10:24:05  


  中評社北京11月4日電/韓正市長不久前在上海市市長國際企業家咨詢會議第21次會議上講,即使沒金融危機,上海也要轉型。

  上海商報評論文章表示,同樣受金融危機的影響,上海比其他省市的損傷似乎更大。與國內其他省市相比,上海的經濟外向度更高。受金融危機影響,上海外貿出口自去年11月份以來連續同比負增長,成為影響上海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上海長期以來的產業結構以工業為主,這次金融危機中,上海經濟受衝擊最大、降幅最深的同樣也是工業。前三季度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55.57億元,僅增長0.7%。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4246.8億元,更是下降了0.6%,而第三產業則實現增加值5912.45億元,增長14.1%。
因此,金融危機在倒逼上海加快經濟轉型、調整產業結構。可是上海的問題不簡單是金融危機帶來的問題。從1992-2007年,上海經濟連續保持了16年的兩位數增長,經濟總量、產業能級、城市發展水平、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但由於長期高速發展,尤其是以往那種追求片面GDP的發展模式,對於資源、能源、環境巨大消耗,使上海的勞動力成本和土地成本已經到了一個很高的程度,上海客觀上已經遇到了發展的瓶頸。

  文章指出,上海經濟轉型首先就要提高服務業在第三產業中的比重,大力發展服務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高端新興服務業。依托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要充分發揮金融市場體系的服務、輻射和帶動功能,加快發展金融業。同時在第二產業方面,按照培育、重組、提升,淘汰落後產能等多方面並重原則,加快實現製造業的戰略升級。重組的方向,是要開放上海國有企業中市場化的部分,無論是外資、民資或國家企業,都可以和上海的一些國資、國有控股企業進行重組,使其更有活力參與市場競爭。

  文章表示,上海經濟要轉型,首先還是要觀念轉型,在思想意識上認識上海經濟轉型的緊迫性,現在這一點上,上海上下大概已達共識。問題是觀念轉型的核心是政府觀念轉型,而政府觀念轉型,不僅僅是指其指導觀念、工作觀念的轉型。政府觀念轉型,不是政府去布置安排第三產業,改組淘汰落後企業,而是政府引導市場、創造環境、做好服務,讓市場的力量來融合3-2-1產業發展。

  上海目前的國有經濟比重在全國大城市中相對較高,國有和國有控股對GDP總量的貢獻超過45%。上海的幹部素質十幾年來也一直是比較高的,尤其在經濟管理上表現得更為突出。因此十幾年來“強政府弱社會”的現象在上海是明顯的。這當然有許多好處,譬如十幾年來上海經濟突飛猛進的發展就是明證。

  但是政府過強也有許多先天的不足。譬如,這次國際金融危機中,大家都明顯感到,那些技術含量不高、處於產業鏈的中低端的,特別是低端的加工業受到的影響和衝擊都比較大,無論是在國際市場還是在國內市場,沒有核心技術、自主品牌的產品,就處於過度競爭、降價銷售,甚至虧本經營的境地。

  這是市場信號扭曲或者說市場信號的激勵作用不大的緣故。一般來說“強政府”下多半會產生這樣的情況,而主要以市場力量為主導的社會中,所有的市場主體對未經扭曲的市場信號都是十分靈敏的。市場那只“看不見的手”會在很大程度上自動調節一個社會的產業轉型。而且,相對於製造業和房地產業等,以金融業為代表的現代高端服務業,其核心是人的創造性的智慧勞動,這使得它對制度、文化、法治環境等的要求可能更甚為對基礎設施、稅收優惠等我們政府相對來說比較駕輕就熟的領域,而後者都有待於政府大力的自我改革。

  因此,未來上海經濟向服務型轉型,首先需要政府由“規劃主導型”向“服務保障型”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