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國經濟面臨增長瓶頸

http://www.CRNTT.com   2008-12-21 09:34:56  


中國經濟發展需要突破諸多瓶頸
  中評社北京12月21日訊/《新京報》今天發表四位孫冶方經濟學獎獲得者華生、羅小朋、張學軍 、邊勇壯的文章“中國經濟面臨增長瓶頸”。文章内容如下: 
 
  前30年改革開放所創造的經濟奇跡和制度變遷本來并不是沒有代價,也不會無限期的簡單持續。中國確實在改革開放30年之際迎來了新的大變局:原先支撑增長的因素開始發生變化,許多條件已經改變甚至喪失,有些動力已經衰減甚或成為進一步發展的阻礙。 

  正適改革開放30年之際,發端於美國的金融風暴席卷全球。隨之而來的世界性經濟衰退,導致外部需求的急劇萎縮,也使中國持續了30年的經濟高速增長面臨一次最嚴峻的挑戰。 

  有一種觀點認為,由美國引爆的全球金融危機充分反映了自由市場經濟制度的缺陷甚至破產,中國開始扮演全球經濟和資本主義拯救者的角色,這說明“北京共識”的正確性和中國模式的生命力。過去中國也曾經受到外部經濟波動的衝擊,如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中國都從容應對了。這次由中國政府啓動的擴大內需的財政貨幣政策,也一定能取得預想的結果。危機衝擊過後,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模式可以長期持續。 

  另外一種似乎更主流一些的觀點認為,在全球經濟進入衰退、外部需求萎縮的情況下,中國政府啓動擴大內需的政策當然是必要的,但是在擴大內需中一定要重視經濟結構和經濟增長方式的調整。這種觀點認為中國面臨的種種問題從根本上必須通過深化和大力推進改革來解決。許多人覺得這主要還是經濟的自由化、市場化、私有化和民主化。因此這種觀點的具體建議就是加速能源、資源的價格改革,打破國有企業的壟斷,在壟斷和公用事業等領域推進市場化、民營化和私有化。 

         改革不能脫離民族文化和路徑依賴 

  不難看出,第一種觀點顯得有些過於樂觀。過去的經濟高速增長模式已經面臨嚴峻的挑戰,不能簡單比照歷史就認為會自然延續。中國特色的現代化道路是中國人根據自己國情的探索,并不存在固定或普遍共識的模式,同時這個探索還遠遠沒有結束。對於一個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剛剛越過2000多美元的中下等收入的發展中國家來說,現在就宣稱自己今後可以給別人當榜樣甚或引領世界經濟的潮流,少說也是太不謹慎了。 

  主張用更廣泛深入的改革開放來推動中國現代化轉型的觀點,方向上無疑是正確的,問題在於要找到適合自己的道路和制度創新的選擇。就發展而言,經濟增長方式的轉換和經濟結構的調整從上到下已經談了多年,老生長談而成效有限,說明這不僅是某些人的認識問題,而是反映了經濟發展在一定階段上的特點與約束,以及中國尚未找到這種轉換和調整的樞紐。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