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中評智庫:台灣大選的新特徵及反思

http://www.CRNTT.com   2020-02-10 00:02:41  


 
  事實上,這次選舉過程中,台灣中南部私下流傳,藍營候選人已經跟中共簽署“和平協議”,造成南部地區民眾心理的恐慌,這也是南部地區一夕之間全面翻盤的重要因素,未來恐中牌將形成選舉的利器,也是促使藍營改革時本土的、中國的、“憲法”的路線選擇的考慮要素 。

  三、新認同與世代鴻溝

  這次選舉有一個重要的變化,也就是思潮的轉換,40歲成為一個顯明的分界線,40歲以下已經有投票權者約500萬人,藍營獲得支持的比例偏低,主要的原因是涉及到“九二共識與‘兩國論’”的論述競爭,也是統一與“獨立”政策的另一種替代表述,顯然藍營的論述能力趨於薄弱,主要的原因有二。

  一是藍營沒有說明“九二共識”概念的內涵,尤其是對於未來的“一中”與現在的“一中”有何不同。雖然藍營抬出“中華民國”保衛戰的口號與大旗,卻沒有將“憲法”法統問題提出辯論,藍營之所以不碰九二共識與“憲法”一中的論述,一方面是考慮中國大陸的反應;二方面更考慮藍營中的一些經濟群體利益。

  二是來自於新身分認同崛起,曼威柯斯特(Manuel Castells)所著的《認同的力量》,在台灣的政治與社會學界影響很深,柯斯特指出認同構建有三種型式,包括合法性認同的建構、抗拒式認同的建構、規劃性認同的建構等。

  在台灣內部這三種認同型態建構過程一直是在運轉著,從早期黨外時期,在野勢力實施抗拒式的思想塑造與維護,並透過不斷的議題性質的規劃進程,衝擊著原為合法性認同的意識結構。這種意識形態的鬥爭,是一種長期性的在社會底層進行競爭。

  在台灣塑造認同身分的渠道,最顯明的通道是來自於教育體系。2000年民進黨獲得第一次執政機會,便開始運用合法建構體系,進行所謂的教改工程,總的意識形態指導,便是以1949年為界,將過去銜接日本統治時期的歷史,往未來強化台灣主體性,切開與中國歷史的關聯,民進黨的意識形態,成為合法性的立足點。

  國民黨在這部分,基本上已經隨波逐流,馬英九執政年代以“不搞爭辯”為由,並未強化教育知識化與中立化的調整。藍營放棄了意識形態話語權,走向完全理想型態民主化台灣道路。對於教改的意識形態變化,提出學子走入社會,現實生活的壓力,將會改變其認同的意識與身分,為自己貴族化身段,找出怯於爭辯與怠惰的理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