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中評智庫:反思青年交流 如何推動融合發展

http://www.CRNTT.com   2017-11-28 00:17:16  


 
  註釋

  ①本文獲閩教科2015(54)號(福建省高校傑出青年科研人才計劃)支持。

  ②“習近平會見宋楚瑜:兩岸青少年寄託兩岸關係未來”,新華網,http://gx.people.com.cn/n/2014/0507/c229247-21157361.html,訪問時間2016年10月11日。

  ③王茹:《台灣“兩岸族”的現狀、心態與社會融入情況》,《台灣研究集刊》,2007年第3期。

  ④台灣社會在面對日益崛起的中國大陸時,產生了失勢、身份、發展、未來與制度五大焦慮。

  ⑤Park R E, Burgess E W.:《Introduction to the science of sociology》, Chicago: The University,1921,p113.

  ⑥楊菊華:“論社會融合”,《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16年第6期。

  ⑦嘎日達,黃匡時:“西方社會融合概念探析及其啟發”,《理論視野》,2008年第1期。

  ⑧朱棟棟:“制度性因素在外來務工人員社會融合中的作用探討”,上海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6年。

  ⑨段皎琳:“大陸地區青年台商社會融入問題與對策研究”《中國青年研究》,2016年第3期。

  ⑩饒尚寬譯註:《老子》第四十二章(論道),《中華書局》,2006年9月版,第105頁。

  ⑪“國台辦:多部委將出惠台政策 預計年內實現台胞自助值機”,大公網,http://news.takungpao.com/taiwan/liangan/2017-05/3449073.html,訪問時間2017年6月10日。

  ⑫截至2016年底,大陸53個海峽兩岸青年就業創業基地和示範點共入駐或服務台資企業近1200家,吸引超過6000名台灣青年實習就業創業,17000多名台灣青年參加基地或示範點組織的各類實習就業、創業創新交流活動。

  ⑬徐至寒,金太軍,徐楓:“城市新移民社會融合路徑的障礙及其消解———基於資本要素稟賦的視角”,《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16年第1期。

  ⑭章念馳:“進一步解讀台灣的‚大選‛”,《中國評論》2012 年第 4 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