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徐立之:培養香港創業創新氛圍需要時間

http://www.CRNTT.com   2016-03-31 00:25:10  


港科院院長、香港科技園董事徐立之
  中評社香港3月31日電(記者 黃博寧)港科院院長、香港科技園董事徐立之昨日在出席一個講座時表示,欲求提高製造業占GDP的比重,使更多人從事科學、工程行業,最重要的是整體社會的科學和創業氛圍,現時的香港需要時間來培養。

  徐立之分析了香港在國家創業熱潮中的優勢和不足。他表示,香港有健全的法律體系、是國際大都市、亞洲金融中心,也是全世界通往中國的門戶,同時在中高等教育上有不錯的成績。

  然而,香港卻不容易吸引優秀人才學習科學和工程。香港基礎產業提供的就業崗位有限,製造業占GDP的比例不到1%,遠遠不如金融和旅遊。另外,香港的研發基金(R&D)十分有限,現時政府及社會投資加起來只有GDP的0.7%,遠低於2.6%的世界平均水平。香港人工高,製造業轉移,行業就業機會有限,薪水相對又低,難吸引到大學生來就讀。

  如何扭轉這一局面呢?他提出了許多建議,將政府R&D經費增加到GDP的1%,建立科研中心、吸引投資、完善配套設施、建立稅費優惠等。他認為,特區政府應該增加500億撥款予研究資助局(RGC)作為科研基金,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UGC)必須檢討現時評核大學表現機制偏重論文發表的問題,改為以應用研究為撥款重點。同時,特區政府要加強政、商、學三方協調,制定新法規支援創業,加強與內地科研人才的合作。

  徐立之談及,世界上很多地方都想複製矽穀的經驗,不過失敗的居多,其中之一在於矽穀附近就是斯坦福大學,有濃厚的工程文化底蘊,香港相對就欠缺。他鼓勵,“金融可以使人富裕,而科學工程可以改變世界”。他認為,創業者要真正有創新業的心、了解自身的長處和短處、誠實勤奮、懂得終身學習、團隊協作,並且有批判的思維。

  他認為,基礎科研能為經濟發展帶來正面的影響。但要打造完整科創生態鏈,除了上游的基礎科研以外,中游的轉化研究和下游的應用研究缺一不可。香港並沒有完整的科技及創新生態鏈,上中下游互不相通。要徹底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借助政府採取全面和長遠的措施。

  就未來如何推動香港的創業和創新,身為團結香港基金會創新創意創業專項委員會主席的徐立之在與倫嘉欣、張恩榮共同撰寫《香港創新科技業概況》中,有詳盡的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