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吳迪:香港佔中背後的死結

http://www.CRNTT.com   2014-10-31 09:44:27  


 
  才華這東西在經濟學裡叫勞動力,屬於生產要素的一種,嚴格說來不算資本。窮得只剩下才華的我要想去香港發展,當然應該留意一下香港的勞動力收入數據。根據香港特別行政區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的數據,過去17年,在香港的大學畢業生的起始薪酬,只有區區1%的年均漲幅,達到目前的19.8萬港幣,差不多15.6萬元人民幣。考慮通脹因素,大學畢業生的起始薪酬其實是下降了。窮人的財富裹足不前,而香港的房地產價格光在2012年,就上升了驚人的23.6%。目前的香港房地產價格已創下歷史新高,比1997年創下的最高峰要足足高三分之一。在中港地產股的強勁引領下,香港恒生指數在2012年勁升兩成。明白了吧?在香港想靠才華過上體面的日子,難度很大,重要的是有沒有房地產和金融資產。而房地產和金融資產絕大部分都集中在超富階層的手裡,一般人很難染指。
 
  愈窮愈窮,愈富愈富的惡性循環業已形成。根據香港大學周永新教授的研究數據,香港40%的勞動力——約為130萬的人口,可以歸入“新貧窮人口”,這幫人月入在1萬到2萬港幣之間,所以窮雖窮,但還不能領取福利救濟金。四年前這個數字是100萬。這意味著越來越多的香港大學生,一出校門就要邁進貧窮的行列。佔中運動中,香港大學生是領軍人物,鬧得最凶,這不是沒有原因的。
 
  香港的GDP有接近一半是由金融、地產及其相關行業創造的,這些行業占據了香港大部分的企業利潤。這些行業是資本密集型,不利於為人口密度極大的香港,創造大量的就業機會。金融資產和房地產在收入再分配的過程中,越來越居壟斷地位;而香港又缺乏相應的稅法,去平衡一下這種收入再分配的嚴重失衡,只知道一味地迎合資本的利益,把重商主義發揮到了極致。如果資本越來越壟斷收入再分配,勞動力要素就會越來越被邊緣化,也就是所謂的才華改變命運的故事,越來越成為傳說,離殘酷現實越來越遠。正因為此,香港的基尼系數才冠絕全球,在回歸後不斷勇攀高峰,社會流動性也死水一潭。

  對於我們這種窮得只剩下所謂“才華”的人而言,香港是個沒有希望的艱辛苦域。40%的勞動力屬於“新貧窮人口”,這是一個什麼概念?回歸後三任特首皆於此碌碌無為,大陸給香港的好處,絕大部分被超富階層袋入囊中,普通港人只能望梅止渴,這讓普通港人如何感激大陸?特首庸碌,前途無望,期盼中央搭救而不能,佔中便成了許多港人沒有選擇的選擇。佔中是眾多港人試圖打開社會流動性死結的一種群體性努力。這個死結打不開,香港社會便永無安寧。
 
  問題是要打開這個死結,就勢必要壓制金融和地產霸權。但在功能組別獨大,拉布挾持議政的情況下,這幾無可能。打開這個死結,香港需要付出福利社會的巨大代價;而人口過多,老齡化嚴重,這會讓香港不堪重負。唯一的出路,就是打造類似紐約大都市圈那樣的香港大都市圈(HK Megalopolis),促進香港勞動力和大陸之間的流動性,消化這些底層港人。大陸應當吸取香港經濟被金融和地產霸權裹挾的教訓,切勿走上香港化的不歸路。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