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中國經濟引擎升級:轉換新增長模式

http://www.CRNTT.com   2014-09-18 09:05:52  


 
  因此,建議研究制定促進中國企業國際化中長期發展戰略,最大限度地吸收和利用全球高級生產要素,鼓勵國內企業向低產業梯度國家轉移。政府除了財稅、金融、貿易便利化政策支持之外,應在全球主要出口市場設立相應的貿易促進機構,為企業搭建國際貿易網絡提供綜合性服務平台和境外貿易合作區建設。

  三是著力增強零部件和裝備製造業的自主研發創新能力。中國是全球最大的中間品進口大國之一。在最大限度促進零部件進口技術溢出的基礎上,政府應該制定政策引導國內企業加強零部件產品的自主創新能力,提升中國本土企業的零部件生產質量和工藝,走出中國核心零部件過分依賴國外的困境,突破“為出口而進口”的被動貿易模式。短期內,應繼續促進成套機器設備進口,加速國內陳舊設備的更新,增加國內資本積累;從長期看,應該提高研發經費的投入和效率,鼓勵中國本土裝備製造業的自主創新。

  四是進一步優化加工貿易國內布局,加快產業升級和梯度轉移。加快加工貿易產業向中西部轉移的步伐。

  一是國家要繼續強化東部和中西部地區加工貿易發展的差別化政策,鼓勵東部地區利用資金和技術優勢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高端服務業,通過執行差別化稅收政策和調整加工貿易商品目錄,引導加工貿易向中西部地區轉移。

  二是國家應加大資金投入,優先支持中西部地區出口加工區的建設。

  三是針對中國出口加工區主要集中在東部地區的現狀,建議應打破地方利益和市場壁壘,建立全國統一要素市場,保障生產要素跨區域自由流動,並且更多地賦予中西部出口加工區物流功能,提升產業配套和產業集群水平,優化貿易鏈的區域布局。

  四是進一步優化利用外資的區域結構,促進中西部地區承接國際產業轉移,防止東部地區對產業水平較低的中西部地區產生擠出效應。

  4、以促進世界經貿大融合為重點的跨區域互聯互通戰略

  過去中國經濟主要依靠“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冀”這三個點支撐,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中國已經進入了“多點支撐時代”。“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絲綢之路經濟帶”將立足於貫通域外、沿海、沿江、沿邊與內陸互聯互通的大通道。

  近些年來,全球新一輪基建投資大潮,對通信、港口、交通等基礎設施需求量非常大。根據《國際商業監測》(BMI)發報告預測,隨著各國政府加大對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到2030年,全球基礎設施投資需求將達57萬億美元,其中在57萬億美元投資需求中,水和水處理、能源及交通建設約占80%,成為國際基礎設施投資建設最主要領域。

  當前,中國憑借在公路、高鐵、橋梁等領域較強的基礎設施能力已超過美國和歐盟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基礎設施投資國。數據顯示,自1992年到2012年,中國將大約8.5%的GDP用於基礎設施建設,遠遠超過美國和歐盟的2.6%的平均水平。中國應該以打造 “一帶一路”戰略綜合樞紐城市為契機,以公路、鐵路、海路(港口)、空路(航運)等為重點,使基礎設施朝著更加聯通、更加兼容、更加智能、更加高端、更加便利的方向發展,打造綜合樞紐,促進 “大聯通”。加快中國“高鐵”與“中國裝備”走出去,在海外設立零部件和研發基地,也將通過價值鏈重構帶動周邊國家經濟發展,有望形成“新雁陣模式”。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