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新一輪改革如何行穩致遠

http://www.CRNTT.com   2014-03-16 10:05:11  


如何推進改革更有利於短期乃至長期風險的化解,可能是對新一屆政府國家經濟治理能力和政策智慧的更大考驗。
  中評社北京3月16日訊/新一屆政府首份政府工作報告中一些措辭的改變和新提法,有著不同的深意,這也預示著新一屆政府正在不斷突破思維定式,以創新宏觀調控和改革,不斷化解風險的新思路。

  證券時報發表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研究員張茉楠文章提出,正處於增長速度換擋期、 結構調整陣痛期和前期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中國經濟,新一輪改革如何才能做到行穩致遠?

  文章稱,當前中國經濟面臨的內外局勢錯綜複雜遠超想象,而地方融資平台償債缺口、過剩產能、房地產泡沫、影子銀行等幾大風險相互聯繫,互為傳導,只要某一環出現風吹草動,就很可能觸發系統性問題。在這樣的背景下,傳統宏觀調控方式在面對新問題、新矛盾的時候,可能會出現“調不動、調不轉、調不靈”的情況。

  中國經濟面臨大大小小的三類風險:一類是不改革的風險,一類是必須承擔的風險,還有一類就是改革不當的風險,特別是對於後者而言,更需要不斷地對改革進行反思和調試,對既有改革的路徑、手段和目標進行重新審視,如何才能降低改革的負面衝擊。

  在改革和政策的取向上,在改革這一事關中國未來前途命運的關鍵戰略上,既要堅持改革定力,也要未雨綢繆,保持宏觀審慎;既要積極汲取發達國家應對危機的經驗教訓,更要創新性地找到符合中國經濟現實困境的宏觀調控模式,充分尊重經濟演進和發展的客觀規律。

  文章指出,中國經濟既需要擺脫舊引擎,更需要擺脫舊的宏觀調控的思維定式,特別是對待地方債、影子銀行、產能過剩以及流動性風險等難題更要辨證施治,分類處置,差別化調控,避免“一刀切”和“大一統”的政策傾向,要在擠泡沫、去杠杆與維護金融穩定之間取得政策平衡,化解風險需要改革新舉措。

  比如,當前,在解決地方債務問題時,我們的思路是過度盯住負債端,但如果以一個新的角度去思考,也許地方債務難題並非不可解決,其主要解決的邏輯就是將債務與資產進行置換。第一種思路是可以考慮將部分城投債轉為市政收益債,將公用事業類的城投債定位為市政收益債,並在地方政府預算中設立特別賬戶,進而從根本上降低政府融資對社會融資,特別是實體部門融資需求的擠出。第二種思路是可以建立基礎設施產權交易市場,完善地方政府投資項目的退出機制,以便於地方退出部分國有股權,盤活地方政府融資平台資產,通過資產證券化等金融運作手段為新項目籌集資金。第三種思路是以股權融資替代債務融資。比如降低政府部門的杠杆率,可以將政府的經營性資產通過市場轉讓,轉讓收入用於償還到期債務,將債權轉換為資本收益,從而降低全社會的杠杆率的目的。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