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新興市場動蕩下的中國經濟轉型升級

http://www.CRNTT.com   2014-03-03 08:38:32  


 
  新生動力逐漸明晰

  文章介紹,觀察中國經濟的國際人士都在討論長期增長問題。他們認為,中國面臨的挑戰不可忽視,但有利因素也逐漸明晰。有專家指出,新人口紅利、創新紅利、資本紅利、制度紅利等將為中國長期增長提供動力。

  例如,對於中國人口紅利逐漸變薄,勞動力成本上漲帶來出口競爭力下降的問題,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專家白樂明給出了一個新視角。他告訴記者,中國未來的增長動力依然可以來自人口紅利,但不再是大量人口從農業部門轉至工業部門導致的勞動力成本優勢,而是來自教育程度、職業技能不斷提高等帶來的勞動力素質提升和人力資本積累,這是一種新的“人口紅利”。

  與此同時,技術創新帶來的新紅利也在契合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時代步伐。以信息技術和移動互聯網產業為例,中國企業正走在全球前列。例如,阿里巴巴公司已經搭建起服務全球商家的電子商務平台,並大力開拓互聯網金融。騰訊公司正迅猛擴大其微信產品在全球的商業生態系統。去年9月份,騰訊市值首超千億美元大關,在全球互聯網企業中僅次於穀歌與亞馬遜。

  除人口和技術新優勢外,史劍道還認為,金融改革和資本深化在中國也還有巨大發展空間,將為提升生產率帶來強大助力。他認為,考慮到中國金融系統的開放將逐步推開,競爭將提高資本使用效率。利率市場化、人民幣國際化等的推進,將為未來25年中國的發展提供動力。

  此外,近一年來,海外關注最多的,是中國政府在簡政放權、發揮“更好的政府作用”方面產生的巨大制度紅利。“中國正著手實施一系列改革,預示著中國的內部治理,正在和即將發生廣泛的調整,”這是美國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李侃如關於中國的論斷。專家指出,轉變政府職能,將創造制度性改革紅利,這種內生性紅利將成為中國發展的最大保障。

  未來挑戰不能回避

  文章稱,有專家指出,中國經濟正處於增速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叠加階段,挑戰仍巨。美國專家史劍道認為,中國作為一個大型經濟體,外部挑戰應該關注,但內部風險更需應對。

  增速換擋的實質是軟著陸,不滑出穩增長和保就業的“下限”,體現出穩中求進、穩中有為的政策內涵。如何守住下限,需要高遠的宏觀視角和高超的政策水平。其次,調結構、轉方式是從低效到高效,從外需轉內需的過程,淘汰落後產能成為當務之急。史劍道認為,解決中國產能過剩可能無法一蹴而就,但仍需加大力度、加快速度。

  此外,中國地方債務問題和金融潛在風險仍需嚴密防範。王健認為,隨著中國經濟開始結構性減速,原有的房價增速將無法維持。在房地產泡沫擠掉前,把金融系統風險消化掉,是中國監管層面臨的一個重大問題。白樂明則認為,對於中國而言,金融風險治理刻不容緩,但不能“一刀切”,治理的同時也要保證實體經濟得到足夠金融支持。

  儘管面臨重重挑戰,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成果給人深刻印象。中國經濟去年實現7.7%的增速,在全球範圍內仍是亮點;消費首次超過投資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最大動力,表明增長質量明顯提高;創造就業1300萬人,超過全年900萬人的目標,經濟轉型卓有成效;第三產業首超第二產業,結構調整取得突破進展。史劍道認為,至少從今明兩年來看,中國經濟不必擔憂短期風險,也不會出現嚴重的經濟問題。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