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民進黨誤判形勢 投機注定要失敗

http://www.CRNTT.com   2014-01-15 09:13:20  


  
  二、國民黨執政不力,民調不彰,民進黨選舉壓力減小,無所顧忌。國民黨調整經濟發展結構不力,再加上受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島內經濟提振乏力,百姓無經濟向好之感,馬執政團隊民調持續低迷。民進黨抓住國民黨民調低迷之機,對國民黨實行窮追猛打,使其雪上加霜,讓其在民眾心中的形象更差。諸如,組織的罷免案、反“核四”運動、刻意阻止兩岸服貿協議的通過等等。民進黨不在乎民生的改善,就是想以此來杯葛國民黨政策的推行,從而使國民黨既無法順利施政,提振經濟,又使其形象受損,聚集民怨。面對國民黨執政團隊低迷的民調,對今年“七合一”選舉,民進黨的壓力驟降。在此情況下,民進黨調整兩岸政策的緊迫性降低,黨內強烈要求調整的呼聲降低。當然,民進黨對調整兩岸政策也就失去了動力,更無所顧忌了。所以說,華山會議雖然曠日之久,舉辦了9場,也只能結出不作為的歪果。這也是蘇貞昌在對中政策上原地踏步的原因之一。 

  三、民進黨玩兩面手法,調整兩岸政策只是虛張聲勢,騙取選票才是真。2012年民進黨在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上再次敗北,民進黨參選人蔡英文坦言民進黨要檢討兩岸政策。兩岸政策成為阻礙民進黨獲勝的最後一裡路。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2013年,當選為民進黨主席的蘇貞昌便大張其鼓地搞起了一系列“西進”動作,比如,先後成立了“中國事務部”、“中國事務委員會”,而圍繞對中政策組織召開了多場華山會議,等等。然而,現在回過頭來看這些動作,都是蘇貞昌和民進黨所做的“應景工程”、“形象工程”。這些“工程”有兩個目的,其一是回應黨內務實派的呼聲與訴求;其二是回應台灣民眾的期盼,給民眾一個民進黨在調整兩岸政策的印象,獲得民眾的好感。但是,從“紀要”的結果看,民進黨是徹頭徹尾地在玩兩面手法。一方面強調要對中政策的調整,以務實態度對待兩岸問題,展現其處理兩岸關係的能力;另一方面,死抓住“台獨”不撒手,自己關上民共對話的大門。民進黨玩的這種掩耳盜鈴式的戲法,其實連三歲小孩都能看的明白,就是為了選票,不管怎樣愚拙的選舉伎倆,它都要去用、去試,想以此唬弄戲弄民眾,騙得選票。所以說,民進黨兩岸政策調整,只不過是虛張聲勢,打出的煙霧彈罷了。 

  四、面臨黨主席改選,恐失深綠支持,蘇蔡都不敢造次。何為對中政策檢討“紀要”得出的“台獨”、“對抗”主旨,蘇貞昌和蔡英文都不作評說?從“總結報告”變成“檢討紀要”,雖然只是形式或叫法的改變,但這足以說明民進黨內派系爭鬥的激烈,也說明蘇貞昌主導民進黨難以擺平派系利益所面臨的壓力。蘇蔡兩人對“紀要”都保持謹慎的態度,這都與5月份要進行的黨主席改選有著大的關係。民進黨黨員目前仍以深綠黨員為主體,而以黨內體制選舉產生黨主席,這對蘇貞昌尋求連任,而蔡英文乃想謀求黨主席之位,為再次衝擊2016做準備。所以說,蘇蔡二人為了個人的盤算,都不敢對“紀要”結論發表高見,他們既不想得罪深綠,失去選票,又不想被披上“台獨”的外衣,使自己難受,故作裝聾作啞。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