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的長效機制

http://www.CRNTT.com   2014-01-03 08:54:39  


 
  三、出路: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的長效機制

  文章指出,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的關鍵,是打造中國改革的升級版,以制度創新為突破口,推動科技創新,實現創新優先的跨越式發展。

  建立戰略模式調適機制。一是要變趕超戰略為要素優勢發展戰略。正確認識中國資源能源不足的客觀現實,切實降低經濟增長對環境資源等生產要素投入的過度依賴。注重借鑒工業化國家的成功經驗,走比較優勢、節約集約、可持續發展的新型工業化道路。二是要變不平衡發展戰略為和諧發展戰略。要調整非均衡的區域發展戰略,加快建立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保障機制,保持各地具有參與競爭與持續發展的基本能力,優化區域結構。三是變出口導向、投資導向型為投資、出口與消費協調拉動發展戰略。要轉變思想觀念,改進政策體系,完善激勵機制。四是調整幹部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打破以GDP論英雄,更多考慮生態環境、經濟效益、科技創新與民生改善等因素。

  轉變資源配置方式。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不僅是結構優化、效率提升的根本保證,也是創新的根本動力。離開市場、離開企業,讓創新成為生產力只能是“空中樓閣”。當前首要的是明確政府與市場的邊界,嚴格約束政府投資直接介入市場微觀領域,確立企業投資主體地位,除關係國家安全和公共重大利益項目外,一律由企業自由決策,真正落實“誰投資、誰決策、誰受益、誰承擔風險”的基本要求。政府主要審核“安評”、“環評”等負外部性問題。其次,要打破產業藩籬,放開市場准入,提升工業化、城鎮化質量,創造各種市場主體公平使用要素資源、公平競爭的規範制度環境,推動產業發育與升級。與此同時,政府要把關注點從審批環節轉移到監管環節。一方面,讓所有的市場主體、社會主體有參與經濟社會活動和創新的機會;另一方面,改善和加強監管,對於秩序破壞者施以重罰。

  加快要素價格體系改革。要素價格決定市場主體的成本、收益及期望值的高低,對投資、創業、創新具有重大影響。中國產品市場基本形成,而要素市場卻被幹預過多,集中體現在資源性產品價格及利率、工資等要素價格方面。

  資源性產品價格管制導致價格不完全,市場發現並形成價格的機制失靈。其中,水、天然氣、石油、電力、交通、電信等領域的價格改革是重點。節能減排、發展新能源,如風電、光電的發展,定價機制是關鍵。應通過資源稅改革、國有資源產權收益制度改革,實現資源性產品價格形成的市場化,把外部成本和所有者權益體現於價格之中,以真實反映要素稀缺性。

  利率是金融資源價格,事關金融資源配置的信號和配置效率。當前要盡快解決資金價格行政化傾向,消除銀行主要靠吃利差的弊端,推動銀行融入實體經濟,提升銀行競爭力和服務創新的能力。要加快推進利率市場化,建立存款保險制度,完善金融機構市場化退出機制。實踐證明,金融資源配置效率的提升,關鍵在於銀行體制、資本市場等金融領域改革的深化。

  工資是勞動的報酬,也是收入分配的重要內容。勞動者作為生產要素,應接受勞動市場的基本規則,但政府應加強對勞動市場的監管,完善企業工資集體協議制,防止資本過度地使用其話語權,損害勞動者權益。這也是包容性增長的應有之義。尤其是在城鎮化提速背景下,公共服務要逐步覆蓋所有常住人口,以改善勞動力市場運行條件。

  重塑創新導向的科教體制。充分調動科教人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是科教體制改革的基本取向。科研機構、教育機構去行政化,是當前實施科教改革的重要抓手。要建立面向國際、面向市場、面向現代化的科技教育主體,理順政府與科研機構、教育機構之間的關係,賦予其更多的科研與教學自主權。相關政府部門的職責應是方向引導、標準制定、實施監管。

  科技資源配置應體現企業為主體的市場導向。通過頂層設計,解決“各自為政、九龍治水”問題。借鑒國際經驗,除保基礎性公益性科研機構外,其他的應更多地面向市場,創新驅動中的機制安排,應更多地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強化產業創新發展的戰略規劃。為企業技術創新打造公共平台,由政府投資的大型科研設施應向全社會開放,盡可能降低企業技術創新中的成本與風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