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台灣學者:繁體字是種文化懷鄉病

http://www.CRNTT.com   2013-11-11 12:26:44  


 
  時代周報:那你自己是如何看待英語與國學的教育?

  李奭學:我認為兩者都蠻重要的。現在沒有人會不受外來文化的影響,英語教育當然很重要,但又不是每個人都能把英文講得很好,能用英文寫作,更多的人還是必須要靠國文寫作,我個人認為兩者都不可以偏廢。就一般人而言,我比較傾向於英語工具化,國語是涵養。除非是專攻英語,否則英語只能是工具,英國文學也很少能跑到一個人身上去。當然像從英語系到英語研究所,一路讀上來的人又很不一樣了。我個人認為,如果英文能鑽研得更深的話,去接受西方好的東西,對自己會有好的影響。這一點,西方人還不是很了解,他們現在基本上還是“西方中心主義”,將來可能會吃到苦頭—東方人對西方人了如指掌,好處也吸收差不多了,還融匯了東西,可他們還是單純的西方體。 

兩岸的計算機書寫已把漢字拼音化

  時代周報:你提到你喜歡用簡體字,現在台灣對簡體字的爭論多嗎?在大陸,有知識分子越來越喜歡用繁體字,也是因為電腦打字不費事,似乎喜歡從繁體字中找到些失落的東西,你怎麼看呢?

  李奭學:我喜歡用簡體寫,有個人原因:我用光筆寫作,簡進繁出,方便得很,辨識率還比繁進繁出強。台灣一般人仍難接受簡體字,倒沒為這事爭辯過。一般人大多用注音符號打字,繁體一點也不難打出,大概也構不成爭論。兩岸的計算機書寫其實已把漢字拼音化了。這點我沒意見,唯一擔心的是同音白字特多,我們這兒的電視字幕,幾乎沒有一個節目正確無誤。我對大陸簡體沒研究,但遇到“王而雲”、“宋偉傑”時,我就愣住了,不知改為繁體時,這“雲”是“雲”或“雲”,“傑”是本字或是“傑”。繁體是種文化懷鄉病。計算機只管音,已解決了繁體難寫的問題。哪日若又回到手寫,保證簡體又盛行。人往高處爬,語言、文字往低處流,只會愈簡,愈俗。

  時代周報:你在《中外文學關係論稿》中有很多有意思的文章,很多話題也是剛才我們談到的。比如你有一篇文章《在東西方的夾縫中思考—傅斯年“西學為用”的五四文學觀》,幾十年過去了,大陸仍舊在中西夾縫中思索,似乎還沒有找到文化的出路。台灣是否也有相同的困惑呢?

  李奭學:大陸有文化斷層,如今可走傳統,可走西化,兩者如一定要擇一,必然見矛盾。但如可兼容並蓄其優者,我看不出矛盾—你我講傳統中文時,不也都用西來的電冰箱?如今的問題不是傅斯年那一代要在“中西夾縫中思考”,而是應放任自然,徹底讓新的文化自然形成。台灣在1960年代也延續“五四”,有過一陣子中西文化的辯駁。如今幾無辯論,我敢說大家在想的是“師夷之長技”,但目的非在“制夷”,而是“爭鋒”。“競爭”是我們無可遁逃的命運。我學生生涯最後階段是念比較文學,因我讀書一向不分東西方文學,見“好”就收。如今幾乎以明清間耶穌會文學為研究對象,大家或以為狹窄,天曉得這裡面牽涉到跨國、跨洲、跨宗教、跨文化與跨文學等諸多事項,問題大得我從1990年初到今天都還研究不完。我的心得是:今後人研究文學若再死守著所謂“固有”,將來必定出局。

  時代周報:這樣是說傳承文化和接受外來文明並不矛盾,那如何更好地融洽呢?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