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放棄土地紅線嗎?

http://www.CRNTT.com   2013-07-21 09:41:23  


 
  18億畝已經是不能再退的底線

  文章稱,關於18億畝的數目也有爭論,為什麼是18億而不是其他?實際上,當初農業科學院的專家們做了三條線,分別是23億畝、21億畝和18億畝,18億畝已經是退到不能再退的底線了。其實保證18億畝耕地紅線是“取法乎上僅得乎中”。說的是18億畝,但各地的紅線是天天在突破。如果說放開紅線,那在現有的體制下可以預見,地方政府在現有考核機制和土地財政的驅使下會努力地將很多糧田轉化成非農用地,放開之後一發不可收拾,18億畝已經是保不住了。但是18億畝作為一個保護耕地和糧食安全的杠杆,不能改。

  報告中涉及的另一個問題是要在全國範圍內進行土地資源的重新配置。這是發達地區很多地方政府都希望的,但這就要求一定要有土地當量,所謂土地當量就是把全國的土地折合成標準畝,每個省算出各省有多少。有了標準畝之後,土地當量就可以在不同的省區之間流轉買賣,這就和碳排放一樣,發達地區可以買發展中地區的指標。這樣發展中地區就重點種田、發達省份就搞工業開發,資源進行重新配置。

  質疑在於,首先,農業農村的問題不是單維度的,而必須是多維度的。資源配置是否優化,不能簡單看土地布局在工業、農業分塊的調整上,土地布局的改變實際上涉及到整個空間布局的大調整,不僅涉及到生產要素,還涉及到組織、制度、上層建築、治理結構,以及農民的生產模式和生活方式,土地布局的全國範圍內變化實際上將是非常大的社會經濟變革。但這種目前我們能否預知到這種社會經濟變革對未來產生的影響,還是一個很大問題。

  農業也不僅僅是糧食安全的問題,農業承載著包括農民收入、環境可持續發展、水土涵養、文化傳承等多種功能。如果一個地區只有工業和商業沒有農業,是否還適合人類居住?這個問題應該考慮。即便是寸土寸金,還是要保留農業。發達國家有很多地方,包括濕地並不開放開發。為什麼?因為保持生態環境的多樣性、農業的多功能性,是保持子孫後代可持續發展所必須的,也是將祖先的農耕文明和現代化的城市文明結合起來需要的。從這個角度上講18億畝紅線是否要改變,土地資源是否要在全國重新配置的問題,才是有意義的。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