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龐中英:中美“新型大國關係”說易行難

http://www.CRNTT.com   2013-07-04 10:17:28  


 
  儘管中美兩國政府妥善管理了斯諾登事件,但該事件對中美關係意味深長。就大的方面而言,以下幾點也許是應該指出的:第一,美國在互聯網安全上占據絕對的優勢,這種優勢可以看做是美國霸權的新近發展和鞏固;第二,借助此種絕對優勢,美國在政治和經濟上推行互聯網自由,這如同當年英美在生產和貿易方面占據優勢而推動自由貿易一樣,別的國家如果要對互聯網進行治理,美國以為自己占據了道德制高點,動輒以自由的名義扣帽子;第三,美國監控的不僅是中國和俄羅斯,也包括歐盟等美國的盟國。歐盟及其成員國對於美國的監控也是非常不滿,要求美國至少給一個合理及能接受的解釋。

  這表明了透過這一事件,美國實質上不僅把中國和俄羅斯等當做敵人,而且,即使是美國明文規定的、信誓旦旦的盟友,其實也是按照敵對標準來對待。這一真實世界的揭露,推翻了國際關係學者的“敵人”和“朋友”想象。第四,即使互聯網領域也是按照國際規則辦事,但是,美國是這些規則的提出者和制定者,如果其他國家也想在提出和制定這類新興的國際規則上發言,美國不是不理,就是覺得可笑。

中國“西進”戰略面對國際國內難題

  面對美國“再平衡”戰略的持續攻勢,以及中國與一些周邊國家,如日本之間難解難纏的高度複雜關係,有些中國國際關係學者提議中國“西進”,即發展與歐盟、俄羅斯、中亞、印度、西亞(中東),甚至非洲、拉美的關係。事實上,中國也開始大大強化與傳統的“亞非拉”的關係。

  然而,新疆事件說明,中國要想貫徹“西進”戰略,首先遭遇不僅是國際的,而且是國內的瓶頸。

  在中東和中亞國家,甚至在歐洲,至少有百萬號稱“東突”的人口,光是土耳其一國,大約有至少20萬“東突”人口。這使得新疆問題有著更為複雜的國際因素。

  美國不會看著中國因為其“再平衡”而“西進”,而是利用諸如新疆的民族問題牽扯中國的後腿。中國外交部和中國官方媒體(如《人民日報》)批評,美國在對待新疆暴亂上持有雙重標準,不把新疆暴亂分子叫做恐怖分子,而且指出美國支持疆獨勢力。“世維會”組織一直接受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的資助,該基金會的資金主要來自美國國會。

  而中國爆發金融危機的可能性,則更是一個沉重的話題。如果中國爆發金融危機,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的物質基礎就不複存在了。

  一些中國學者認為,“構建中美大國關係是這個新時代的需要,符合世界發展大勢。”是的,當代世界確實需要“新型大國關係”,但是美好的願望是一回事,現實則是另一回事。實際情況是,中美構築新型大國關係的道路會布滿荊棘,困難重重。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