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羅天昊:香港 問題根源在社會結構失衡

http://www.CRNTT.com   2012-11-27 10:53:23  


 
  畸形社會的危害

  同為小經濟體,香港與新加坡,乃至日本的財富分布結構,亦大為不同。

  2011年的香港十大富豪集中了全香港60%以上的財富,財富集中程度驚人。而經濟總量為香港50%強的新加坡,則並沒有產生特別大的富豪,亦無此集中財富。日本更是如此,甚至日本的富豪密度,都不及中國大陸。

  以日本為例,一度財閥和門閥制度流行的日本,50年代在美國的幫助下,進行了社會改革,以天皇走下神壇為標誌,日本以立法的形式,限制豪強大族,同時,對於財閥進行了限制,一些大財閥被迫拆分。掃除社會和經濟領域的壟斷勢力之後,日本正式進入大眾時代,迸發出強大的創造力。任何人,只有有足夠的才智和努力,都可以成為社會的中堅力量。

  在同時起步的國家和地區隊列中,香港貌似原地踏步向右轉了十餘年,當人們期待它起步走的時候,結果,它卻最後變成向後轉了。

  中英談判到回歸前的十餘年,香港的富豪階層也許並非主觀上希望成為豪族,但是,中央政府“收買”頭面人物的政策,客觀上造就了豪族,而在回歸之後,這種勢力則更是有增無減,甚至,成為豪族,已經開始成為很多香港上層社會人士主動的追求。

  2003年,時任政協副主席霍英東率領82人的“商界知名人士訪京團”,來中南海拜碼頭,在這82人中,富豪有40人,其餘42人是家眷,比富豪還多,而在這42人中,很多是這些富豪的公子。如李嘉誠就帶他的兩個兒子李澤钜和李澤楷,李兆基帶著長子李家傑,曾憲梓帶著小兒子曾智明。

  榮及己身還不夠,還希望對自己後代進行新的“册封”,把自己的聲望與社會地位傳給家族繼承人,不僅實現財富的世襲,更實現社會地位的世襲,而這種變相世襲,恰恰阻隔了大眾在財富和社會地位方面的上升渠道,造成了香港社會的不平衡。

  正是這種社會領域的失衡,導致香港經濟結構出現不平衡。而這種不平衡,不僅造成今日香港經濟衰退的惡果,更造成了香港社會生活和精神文化的整體退化。表現得最明顯的,就是香港電影產業,自從九七之後,香港的電影就乏善可陳了,變得嚴格的管制,使很多電影失去了風韵,而香港社會的崩潰,使香港電影失去了根基與活力,那種草根性的情懷,大眾性的娛樂,兼容並包的氣度,是建立在平民文化和多元文化的根基之上的,失去了這兩點,也就是去了活力之源。這種結局,其實很多香港人早在回歸前就看到了。在90年代的香港黑幫片中,經常可以看到這樣一個故意惡搞的橋段:兩個黑幫在那裡火拼,結果,就有元老級大佬出來圓場,都他媽的別打了,馬上就九七了,還打什麼打?(全文完)

  在未來,香港經濟要走出困局,其根本道路,亦在於再造大眾社會,重塑平民精神,而非僅僅是經濟努力。(全文完)


  羅天昊,和訊專欄作者,主要研究國家、城市與企業的競爭戰略,產業經濟與商業模式,其研究成果曾被美國智庫引用。曾為長江商學院高級研究員、中共中央直屬《求是》雜誌旗下《小康財智》雜誌顧問。現為獨立學者。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