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經濟不可能靠消費拉動

http://www.CRNTT.com   2012-05-26 09:26:55  


 
  那麼現階段,消費能夠成為中國增長的主引擎嗎?中國靠消費拉動恐怕也獨木難支,甚至難以持續。儘管中國GDP全球第二,但人均GDP剛超過4000美元,也就是剛過了世界銀行劃定的中高收入發展中國家標準,如果當前一味強調拉動消費,產業結構就會原地踏步,無法向更高價值鏈的產業升級;企業投入到研發的比重沒有增加,企業生產率就無法提高。

  中國經濟的潛在增長率已經降至8%左右,“增長下行,成本上行”趨勢明顯:一方面,三大紅利衰減,中國經濟增長放緩正步入一個臨界點,並開始進入到一個經濟逐步減速的發展階段;而另一方面,中國正處於一個要素價格重新估值的時代,要素成本上漲壓力較大,隨著人口紅利的消減,工資的進一步上升,原來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比較優勢會消失殆盡,結果當然是整體經濟的躑躅不前。中國目前需要做的是盡快調整供給結構和要素結構,中國需要的是從外部需求推動轉向內部供給推動,而不是內部消費推動。

  文章分析,單純的內需拉動增長,討論的仍然是總需求的概念,而從長期可持續增長的角度看,核心問題是內部總需求從何處產生。一直以來,我們都是從需求端(“三駕馬車”)做文章,出口不行了,看投資,投資不行了,看消費,但是我們很少關注供給端的影響,即考慮勞動、資本、技術及其生產效率的新組合。

  而從供給端做出改變,則可以起到拉動總需求和改變國內經濟結構的雙重作用。毋庸置疑,中國是一個世界性的工業生產大國,製造業的產出規模已占世界製造業產出總量的6%左右,但製造業研發投入僅占世界製造業研發投入的0.3%。整體上看,中國工業生產技術水平和創新能力還較低,技術與知識密集型產業的國際競爭力還較弱,工業勞動率與國際先進水平差距還較大,工業企業平均規模還較小,可持續發展能力還較差,許多傳統產業還存在著“貧困化”增長的現象:中國製造業勞動生產率、增加值率較低,約為美國的4.38%、日本的4.37%和德國的5.56%。中國製造業在質量上與發達國家仍存在差距。從中間投入貢獻系數來看,發達國家1個單位價值的中間投入大致可以得到1個單位或更多的新創造價值,而中國只能得到0.56個單位的新創造價值。增加值率是度量一個經濟體投入產出效益的另一個綜合指標。目前中國製造業的增加值率僅為26.23%,與美國、日本及德國相比分別低22.99、22.12及l1.69個百分點,這讓我們在全球產業分工中處於不利地位。

  文章指出,在當前全球大變局的時代,向高端產業邁進,全面提升製造業的價值鏈,是中國整體戰略轉型以及打造經濟新競爭優勢的關鍵,而這也能為真正實現需求和供給的“雙輪驅動”型增長提供可持續增長的基礎。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