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卓南生:中日關係奔向何方?

http://www.CRNTT.com   2012-04-27 09:05:41  


 
  有曰:“這與日本選民無關;因為,選民關心的是與自己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課題,他們對政治家的談話和史觀既不了解,也不感興趣。”

  此說全面否定了前述從政者迎合選民的說法。因為,認真分析,如果前述說法成立,無疑意味著日本政客越歪曲歷史就越有人氣。這一來,不但全面否定了“一小撮論”,還令曾在日軍鐵蹄下過著暗無天日的亞洲各地人民不寒而栗,無助於日本形象的改善。

  有曰:“這是河村的個人見解,而非官方的態度。”

  一名市長在執行公務的官廳(而非“居酒屋”),向到訪的南京官方代表團發表的談話,不能視為官方態度,顯然是不能成立的。

  於是乎,日本有人(包括部分媒體)批評河村發表談話的時間與地點不合適(即忘記了自己的身份);也有日本官方人員私下勸告外賓在到訪之前應先做功課,了解預定見面的日本地方官員的立場與史觀,以免鬧得雙方不愉快。前者表面上是義正詞嚴地敦促市長反思,但翻開底牌,其實質內容並非批判河村的錯誤史觀,而是告誡後者應該擇地擇人而言,要注意說話的技巧和禮貌;後者則宛如在日本國門口掛上“謹防××”的告示:“來訪者安全自負,如有意外或受到傷害,責任自負,與大日本國無關。”

  被譽為井然有序的守禮之邦,其官員卻如此這般告誡外賓,不能不多少令人感到意外。

  至於把河村的談話和其當過侵略軍的父親之親情情結捆綁在一起,如果是作為剖析河村扭曲史觀的根源或背景來解讀是可以的,但若由此而得出事出有因,甚至情有可原的論調,或者借此將“河村談話”斷定為孤立的個案,則大有可以爭論的餘地。因為,按照常理,作為侵略軍的子女,儘管我們不認為他們得代替其父輩永背黑鍋,但至少應比他人更有羞恥心,哪有將受害者不究既往,或善待其從軍的父親而得出“足見南京大屠殺並不存在”的道理?

  “河村談話”在日本是不是孤立的偶發事件?歪曲歷史在日本有多大的市場?是政客為迎合愛聽歪曲歷史的選民,還是選民受日本政客所誘導?這是地方首長的一家之言,還是中央和主流媒體長期醞釀與推動下形成的政治土壤與空氣?……要回答這些問題,只要略為回顧與梳理戰後日本對戰爭反思的思潮及其演變,便一目了然。

  也許,說得再清楚不過的是一名保守論客在1994年5月,時任法務大臣永野茂門田發表“日本侵略無罪論”談話而被迫辭職後提出的一項策略。該策略是:翻案,被革職;再翻案,再被革職……直到日本的內閣大臣可以自由與公開地為日本的戰爭行為翻案,而不必再看鄰國臉色引咎辭職為止。

  同年10月24日,時任通產大臣橋本龍太郎對日本的南侵是否可稱為侵略戰爭,表示“頗為微妙”。雖經各方抗議,既未收回談話,也未引咎辭職,遂開了戰後日本大臣發表侵略否定論,而不被革職或自動辭職的先河。河村否定南京大屠殺卻絲毫未損其政治地位,既反映了日本國內總保守化政治氣候與土壤的深化,也標誌著日本國內對否定侵略戰爭之言行的容許範圍,已從邊緣的“東南亞”,切入侵華戰爭的“核心”部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