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傅佩榮:這個世界需要淑世精神

http://www.CRNTT.com   2012-03-02 14:38:47  


台灣大學哲學教授傅佩榮
  中評社北京3月2日訊/讀書人必須要有“舍我其誰”的精神,知其不可而為之,用個人的努力來改善這個世界。這叫做“淑世精神”。以下是台灣大學哲學教授傅佩榮的文章“這個世界需要淑世精神 孔子就是代表”:   

這個世界需要淑世精神

  讀書人必須要有“舍我其誰”的精神,知其不可而為之,用個人的努力來改善這個世界。

  梁漱溟先生晚年,接受一位美國學者的訪談,內容集結成書,書名是《這個世界會好嗎?》可以說,這個書名是兩千多年來中國讀書人的共同願望,即希望以個人的努力來改善世界,這叫做“淑世精神”,而孔子就是這種精神的代表。

  孔子辭了魯國的大官之後,走到一條河邊,找不到渡口,就讓子路去向農民問路,結果這個農民反問子路,你是誰呢?子路說,我是孔子的學生。這人說:“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誰以易之?且而與其從辟人之士也,豈若從辟世之士哉?”天下大亂,到處都一樣,誰能去改變它呢?你跟著逃避壞人的孔丘,還不如跟著我這逃避壞世界的人呢!說完,繼續耕田,不再理他。子路回去,把情況報告給孔子,夫子憮然曰:“鳥獸不可與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 ”我們沒有辦法與飛禽走獸一起生活,如果不同人群相處又要同誰相處呢?天下若是上軌道,我就不會帶你們去試圖改變了。這句話充分表達出儒家的“淑世精神”,顯示出一個知識分子的使命感,是“知其不可而為之”,明明知道理想不能實現,還要做,為什麼?因為逃避不是最好的方法,如果大家全都歸隱山林,求得個人自在,那這個社會要怎麼辦?天下無道,更需要知識分子出來努力改善,即使知道力量有限,再怎麼做也無法達到世界大同的境界,但還是不肯放棄,若不如此,則無法心安。所以,儒家不是解脫的智慧。

  還有一次,孔子的車隊往前走了,子路在後面沒跟上。他到處找不到老師,看到旁邊有一個老人在除草,就上前請教,請問您看到我的老師了嗎?老人說:“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孰為夫子? ”你這個人四肢不勞動,五穀也分不清楚,我怎麼知道你的老師是誰?子路聽到老人訓他,就拱手而立,站在路邊。老人看他表現恭謹,就留他在家過夜,殺雞做飯給他吃,又叫自己的兩個兒子出來相見。第二天,子路跟上了孔子的車隊,向老師報告這件事。孔子一聽,就知道又遇上隱居的高人了。他讓子路回去轉達一段話,“不仕無義。長幼之節,不可廢也;君臣之義,如之何其廢之?欲潔其身,而亂大倫。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不從政是不應該的。長幼之間的禮節都不能廢棄,君臣之間的道義又怎麼能廢棄呢?原本想要潔身自愛,結果卻敗壞了更大的倫常關係。君子出來從政,是做道義上該做的事。至於理想無法實現,則是我們早已知道的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