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鄭永年:中國內部環境變遷及其對外交的影響

http://www.CRNTT.com   2012-02-21 09:21:18  


 
“義和團主義”假裝民族主義

  第二是“各種聲音的非理性化”,尤其是情緒化。多元利益必然導致聲音的多元化,這是個普遍現象,所有國家都是如此。但中國外交領域的聲音的非理性化和情緒化,則是令人擔憂的。在眾多的聲音中,有兩種格外引人注目。第一種就是外在世界稱之為“民族主義”的聲音。在主權國家時代,民族主義不可避免。或者說,民族主義是主權國家的世俗化了的宗教。在中國,人們並不擔心真正的民族主義的崛起,人們所擔心的則是各種假裝成民族主義的聲音。很多看似民族主義的東西,就它們的本質來說,並不是民族主義,充其量只是“義和團主義”。民族主義的核心概念是國家利益,民族主義為的是增進國家利益,不管使用什麼樣的手段。這裡,重要的是手段與目標的統一。但在“義和團主義”那裡,兩者並不統一。憤怒、強硬、打打殺殺等也是現代“義和團主義”的關鍵詞。一種經常發生的現象是,各種自以為是民族主義的聲音,到最後剛好和國家利益背道而馳,嚴重損害著國家利益。自詡為“民族主義者”的群體,當他們認為政府在國際舞台上採取了強硬的政策或者舉措的時候,他們就很高興;但當他們認為政府採取的是軟弱政策的時候,尤其是當他們認為政府是在向西方“投降”的時候,他們就很不高興。只要主權國家還繼續存在,民族主義不會消失。對中國來說,問題在於如何確立各種理性的民族主義,一方面成為國家認同、國民團結的要素,另一方面在國際社會追求國家利益的最大化。

  另外一種聲音則好相反,主要發生在親西方的社會力量中間。他們或者和西方的利益密切相關,或者從理念上認同西方價值觀,因此,他們總是希望政府和西方站在一邊。他們的情緒和上述“民族主義者”相反。當他們認為政府是親西方的時候,他們就高興;但當他們認為政府是和西方背道而馳的時候,就非常不高興。和“義和團主義”一樣,這種經常自詡為“自由主義”的聲音,也是有損於國家利益的。實際上,和“義和團主義”一樣,“自由主義”也同樣是沒有“國家利益”概念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