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游移的俄羅斯“利比亞底線”

http://www.CRNTT.com   2012-02-17 11:12:47  


 
  另一個基本共識是俄羅斯的反對票並不代表對巴沙爾政權的無條件支持,或者是對巴沙爾政權道義基礎的認可。

  相反,反對票反對的是以特定的方式改變叙利亞政局的現狀,反對票的主要目的是預防決議草案可能引發的一系列惡性後果——尤其是在外部世界對叙利亞反對派的性質和治理能力沒有清楚把握的前提下。俄羅斯毫無疑問從去年的利比亞事件中吸取了教訓。在當時聯合國安理會就干預利比亞的問題舉行表決時,俄羅斯投了棄權票,從而使得設立禁飛區的決議得以通過。但是最初以預防性人道主義為目的設立的禁飛區很快為北約以實現政權更替為目的的全面武裝行為鋪平了道路,俄羅斯政府希望這樣的局面不要在叙利亞再次出現。同時,由於叙利亞和巴沙爾政府在中東局勢中所處的特殊地位,俄羅斯政府很擔心巴沙爾政權的突然垮台會引發中東地區一系列難以控制的劇烈震蕩:包括加劇沙特和伊朗之間的對抗、以色列與伊朗的對抗,以及穆斯林內部派別之間衝突的全面升級。

  最後一個共識則是關於俄羅斯選擇了否決票之後的結果。俄羅斯國內各派都承認俄羅斯在中東地區的影響已經遠遠不能和蘇聯時期相比,在總體影響力下降的同時可以動用的外交工具也日趨萎縮。

  俄羅斯在安理會決議之後表現出借助斡旋和和平方式解決問題的姿態,並且主動扮演中間調停人的角色,希望恢復自己在該地區曾有的地位。但俄羅斯國內的評論人士大都對此舉措的有效性表示悲觀。在科索沃、伊拉克、利比亞的大規模武裝行動開始之前,俄羅斯都曾經試圖扮演過類似中間調停人的角色,但是由於俄羅斯自己的立場經常游移不定,在外交斡旋之外又缺少其他的力量支持,也不可能對衝突中的一方提供實質的保護,所以此前的類似努力都沒有取得很好的效果,這一次恐怕也不會例外。

  所以俄羅斯在安理會的否決票並不意味著一個堅定清晰的“利比亞底線”。在安理會投票之後,俄羅斯政府先後又發出了變相敦促巴沙爾下台的聲音,做出了撤僑決定,表示了參與駐叙利亞維和部隊意願,如此種種都是俄羅斯這個“利比亞底線”游移性質的表現。加上馬上就要到來的俄羅斯總統大選,對於俄羅斯近期在利比亞局勢上再次出現轉變基調的可能,我們也不必太過驚詫。

  2012年02月17日08:01 來源:東方早報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