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國際幹預的口、手和心

http://www.CRNTT.com   2012-02-13 11:14:32  


 
  叙利亞軍隊和美歐軍隊戰鬥力存在代差,且北約和叙利亞接壤(土耳其),真下決心武裝幹預,是可以顛覆阿薩德政權的。但叙利亞號稱“中東民族、宗教和教派十字路口”,國內矛盾根深蒂固、盤根錯節,且攸關巴以、庫爾德和伊朗等新老熱點,牽一發而動全身。自突尼斯、埃及和利比亞先後出現原教旨政黨上台執政,“阿拉伯之春”並未沿著歐美所憧憬的方向發展,已為越來越多原先興奮不已的西方人所認識,加上歐美囊中羞澀,國內厭戰情緒較高,在金融危機、減赤問題困擾不已,美、法同時進入選舉年的當下,他們不得不在軍事介入問題上慎之又慎。

  從某種意義上,安理會表決的結果對歐美未必是一件壞事:“雙殺”不僅將一次原本興趣不高、卻囿於自身一貫立場和海合會諸國推動而不得不一步步往前走的國際幹預,暫時停止在“動心動口不動手”、甚至從聯合國層面看連口都不能動的地步,而且歐美可以理直氣壯地將無法幹預的罪責,推到力挺巴沙爾的俄羅斯身上——— 不是我不動手,是俄羅斯和國際社會為難,我們缺乏“大義名分”。

  儘管安理會表決後歐美各國調門很高,但實際動作卻並不多:傳得沸沸揚揚的“軍火供應”、“特種兵介入”都被美英法官方明確否定,甚至說出“叙利亞不是武器太少而是太多”的大實話,薩科齊在表決次日高調提出的、周末在巴黎召開的“叙利亞人民之友大會”不聲不響地被投冷,和阿盟在開羅的熱火朝天形成鮮明反差。 

  歐美、土耳其和海合會雖然都反對阿薩德政權,但動機卻不同,對於武裝介入或有力無心,或有心無力,在網絡、媒體間被熱炒的“軍事幹預”,在一段時間內恐只能是雷聲大、雨點小。同樣,“麻杆打狼兩頭怕”的俄羅斯也處於既不能拋棄叙利亞這個中東唯一盟友和獨聯體以外唯一軍事基地,又不敢真的打出“阿薩德盟友”旗號的微妙地位,其“介入”、“幹預”也只能限於申請當個“吹黑哨”裁判(有沒有比賽且不去管他)、賣一些武器(但一定是內戰用不上的),及在安理會之類平台說幾句場面話(同時也要“高高舉起輕輕落下”地敲打大馬士革當局幾句以示公允),而不敢真的“深入幹預”。 

  當然,歐美也好,海合會或土耳其也罷,繞開安理會直接幹預、尤其直接軍事幹預的概率不大,但其它幹預卻不會手軟:在經濟、金融和外交方面進一步加強制裁,讓阿薩德當局變得更虛弱、更孤立,至少更“無害”;通過讓阿盟觀察團和各國使團“出出入入”,調控叙利亞國內的政治熱度,對大馬士革當局施加進一步壓力;更頻繁地與反對派接觸、合作,力圖讓反阿薩德運動走上正軌等,都是各國下一步可以做、也一定會去做的。至於最“有心”的卡塔爾等國,甚至可能走得更遠——— 他們可以更大方地充當反政府武裝的“買辦”和“後勤部”,並可能在反對派完成初步整合後轉而承認後者的“叙利亞唯一合法代表”地位,事實上,和海合會關係密切的利比亞新當局,正是目前唯一承認“叙利亞全國委員會”為叙利亞合法政權的國家。(作者系旅加學者)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