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伊朗危機三方博弈:能否踩住刹車

http://www.CRNTT.com   2012-01-30 10:25:20  


  中評社北京1月30日訊/“現在的局勢好像一輛快要失控的車:美國掌握著方向盤;以色列試圖狠踩油門;局勢如何發展,要看伊朗能否踩刹車,同時促使美、以刹車。”陳曉晨撰文“伊朗危機三方博弈:能否踩住刹車”: 
  
  美國曾經流行過一個“膽小鬼遊戲”:曾經有一條公路僅有一條車道,不同方向的車相向而行,兩輛車有兩種選擇——如果雙方都“膽大”而拒絕讓路,結局就是迎頭相撞,車毀人亡;如果一方刹車退讓,雖然能避免撞車,但卻會被視為“膽小鬼”。目前,伊朗的局勢似乎就是這個“膽小鬼遊戲”的現實版。

  不過,從危機走向戰爭,還取決於各方能否在最後關頭踩“刹車”。其中,以伊朗、以色列和美國三方之間的博弈最為重要。筆者認為,雖然以色列有強烈的發動戰爭的意願,但戰爭仍可避免。

  伊朗:何時跨過“核門檻”

  伊朗一直聲稱,自身發展核技術是出於和平利用核能的考慮,主要用途是核電站和醫療。不過,用於醫療20%濃度的濃縮鈾的需求其實很少。顯然,伊朗的真正目的還是發展核武器。而伊朗目前的外交政策則是某種“戰爭邊緣”政策,試圖利用這種緊張局勢來逼近“核門檻”。

  實際上,早在巴列維國王時期,伊朗就已經開始了以製造核武器為最終目的的秘密核計劃。諷刺的是,當時伊朗核計劃的幕後支持者恰恰是美國。

  伊朗伊斯蘭革命後,伊朗核計劃始終是美國的一塊心病,也是懸在以色列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伊朗何時真正具備生產核武器的能力是各方都在探尋的一個核心問題,這個時間被稱作“核門檻”。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