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光合作用”書店的倒掉……

http://www.CRNTT.com   2011-11-08 11:00:12  


 
  但是,盡管如此,我們卻發現,同樣面臨網絡書店的擠壓,市場化程度很高的民營書店倒閉了,而新華書店卻依然不倒。分析其內在原因,我們發現,各地的新華書店大都有自己的物業,不用去租房子,這為其節省下了一筆可觀的成本,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作為國有書店,新華書店同時還享受政府的財政補貼以及便利的貸款支持,而且,其還擁有民營書店根本不敢染指的教材等暴利類圖書的專營和發行權。這意味著,民營書店和新華書店比較,不僅要承擔昂貴的房租,還要面臨各種歧視性的政策待遇,根本就不在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之中。對於新華書店而言,可以躺著賺錢,而對於民營書店而言,每天跑到累死最終可能以倒閉結束。 

  對於“光合作用”等民營書店的倒閉,我看到很多人以“與時俱進”的眼光來看待,認為在網絡書店的競爭下,民營實體書店的倒閉沒有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筆者在網絡上觀察到,人們對於“光合作用”倒閉的關注,甚至不如綠城地產“詐破產”的關注度高。對於地產商等的破產危險,總是會有人想著要不要去救助,而那些讀書人非常喜歡的民營書店,那些給了很多讀書人難忘回憶的書店的倒閉,我們卻只能冷漠地看著,甚至連悼念一下都會有人挖苦和諷刺。我想目前對於實體書店來說,比方說房租,各種負擔還是太高了。台灣著名的誠品書店曾經也多次經歷生死,然而每一次危險關頭總有人相助而化危為安,並成為台灣的文化坐標之一。

  我們講文化要大發展,大繁榮,但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基礎恐怕不是回到大家都只能去一個書店——— 新華書店的狀態。大量的民營小書店的存在,是文化大繁榮必不可少的基礎和載體。如果有一天,那些曾經屬於很多讀書人靈魂栖息地的民營書店成為歷史的遺跡,購書只能去新華書店或者網絡書店,我們是否會成為真正引領人類文化的國度?英國詩人多恩說過,“一個書店倒閉畢竟跟一個飯館倒閉不一樣,如果沒人買書,也沒人賣書,這個國家的文化就完了。”但願不是杞人憂天之語。(來源:南方網2011年11月08日08:58)
相關鏈接:民營實體書店不複昔日榮光:困局之外有光有夢

  光明網2011-11-05 11:43:19 朱桂英

  第三極書局宣告倒閉,風入鬆停業,每年,總有一些書店倒閉的新聞闖入我們的世界。如今,光合作用書店也資金鏈斷裂了。民營書店,在這幾年,步履艱難,不複昔日榮光。是什麼樣的困局導致了民營書店紛紛陷入困厄之境,民營書業如何突圍?生活在沒有書店的世界,又將如何?

  1 現狀 光合困局凸顯民營書店尷尬

  2011年10月29日,北京幾家光合作用書店,遭“哄搶”,搶書者為多家供貨商,往日優雅安靜的書店,在一片喧囂之後一地狼藉。幾天後,光合作用總經理孫池證實,書店資金鏈斷裂,經營困難,書店高層集體辭職。

  孫池曾經一度是民營書業落荒之路上的豪健巾幗,1995年,懷著對書的喜愛與書店的憧憬,她開設了“光合作用”的第一家書店,開始主打財經書,之後慢慢提升書店品質,形成“人文、商業、藝術、生活”多面發展的格局,書店的規模,亦如藤蔓般蔓爬擴展。既配以咖啡店,又區分社區店、學區店、商業區店,幾年下來,綠葉蔓蔓,已成城市文藝青年和時尚小資逗留之地。

  “像植物進行光合作用一樣,給讀者提供氧氣”、“延伸悅讀”,光合作用書店的口號與經營理念,讓人心馳神往,也讓人看到民營書店奮發繁榮,誰知只是虛景。一晌繁華後,餘音哀邈。光合作用書店以尷尬的姿態掩面離席,加以之前第三極書局的倒閉,風入鬆書店停止經營,引發了愛書人關於實體書店存亡的大討論。

  不久之前,一本名為《你好,獨立書店》的書出版,本意致敬各地自成一格的民營書店,忽成載承懷舊與哀傷之書,主編者薛原仍在編輯此書續集,但獨立書店,似乎難言“你好”。

  時值深秋,朝曦夜露,俱帶寒意,網上悲論大盛,前有網絡書店低折扣的攻勢,後有電子書翩然疾行,實體書店,特別是民營實體書店,惶然步入風雨飄搖的絕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