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緬甸民族政策對中緬關係的影響

http://www.CRNTT.com   2011-09-13 09:52:07  


中緬邊界
  中評社北京9月9日訊/2011年6月9日緬政府軍與克欽獨立軍的槍聲,再度引起全球對緬甸民族問題和中緬關係的關注。緬甸自獨立以來民族問題就相當突出。而緬現政府明顯有“大緬族主義”傾向,對少數民族不能真正實行平等與自治政策,使民族問題成為緬甸國家利益的所有挑戰的核心,也成為中緬友好關係的智慧考驗。

緬甸民族問題愈演愈烈

  目前緬甸還有36支較有影響的民族地方武裝組織(以下簡稱民地武)。緬政府把民地武組織視為國家主權完整重大隱患,始終採取排斥和消滅政策。因為緬政府有理由擔心武裝割據會使緬甸像前南斯拉夫一樣分崩離析。雖然1988年上台的現執政集團在“剿”基礎上推出和平招撫政策,使緬甸一度出現民族和解、政局穩定、經濟發展良好局面。但這種策略調整並未改變其基本政策。

  已與緬政府達成和解的少數民族武裝,由於在保障民族政治權利與地位方面存在較大分歧,仍然擁兵自立,占地自管。因此緬民族矛盾非但沒有得到有效解決,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勢。2009年果敢戰爭,2011年3月起與北撣邦軍交火;2011年6月9日起與克欽獨立軍開戰,克耶邦和克倫邦戰火依燃等等。各種證據顯示,緬民族問題還將長期成為地區動蕩根源。

  而生存於中緬邊境的民地武組織,對於中國社會穩定、邊疆安全與民族和諧有著重大影響。雖然中緬政府多次發表確保邊境局勢穩定聲明,但事實證明,緬政府軍武力消滅這些民族武裝組織的政策不會輕易改變。而中國也絕不會坐視緬甸內戰引發中緬邊境地區局勢動蕩,這涉及中國核心利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