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故宮之“門”,一個國家的文化之殤

http://www.CRNTT.com   2011-08-22 14:09:37  


 
  如此處理方式,不禁讓很多人疑慮,假如沒有網友的曝光與媒體的及時跟進,這個事件會不會就在欺上瞞下中不了了之呢?事實上,從公眾的意見來看,出現意外事故,並不是最大的不可原諒之處,最主要還在於故宮信息不公開的做法,與一貫的傲慢、愚蠢、蹩腳的回應方式(先矢口否認最後沒辦法抵賴了,才一點點地坦白交代),火上澆油地激怒著民眾。 

  信息時代,合格的信息應對之道,似乎總是成為當下很多機關單位的“阿喀琉斯之踵”,最後變成“達摩克利斯之劍”。從目前來說,故宮已經“成功地”將自己和紅十字會、鐵道部結合,躋身構成了“三劍客”,刀刀刺痛了民眾的心,或者說,成為了“三賤客”———令國人大為光火,遭集體鄙視討伐的三個對象,形象和公信力幾乎跌到穀底。 

  還有,在央視8月1日晚播出故宮受損文物之後,更是驚起輿論的喧嘩,因為受損文物與目前故宮官方網站提供的“故宮藏品信息”中,唯一一張宋代名為“哥窑青釉葵瓣口盤”的藏品圖片明顯不符,於是“贋品”與“被掉包”的質疑隨之而來。但且看故宮新聞發言人馮乃恩的回答吧:“這個故宮同名的有好多,但是編號不同,這是誤傳。”至於具體到底幾個,他“不搞業務我不知道。”如此語焉不詳,如何服眾? 

  再來回顧下故宮在“錯字門”與“會所門”的表現。堅稱“撼字沒錯,顯得厚重”,但後來又改稱這都是故宮下設的保衛部門擅作決定,未匯報、請示領導。建福宮變會所的質疑,故宮的官方回應同樣是否認:完全不存在此事,並責怪媒體報道有失偏頗。但在事實面前,故宮又一次用慣用的伎倆回應稱,是承擔花園接待服務工作的北京故宮宮廷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在未經院里審批的情況下,擅作主張。” 

  很顯然,這般一貫漏洞百出的傲慢回應,與前段時間的紅十字總會和鐵道部何其的相似!從這些部門的身上,我們可以窺探到中國政治文化病症,強大的官僚主義無孔不入地滲透到這些部門,不管是公益性質的組織、文化機構,還是國家機關,都患上了這種病症。這種官僚主義,可以視民意為無物(“至於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視公共事件猶如私家瑣碎小事,內部處理;視人命與公共財產為草芥。在這樣的背景下,第一時間的承認與道歉,對其似乎成為了一項高標準高要求了,公開透明的運作過程也成為稀缺品。在理念與行為上,這些官辦部門每每展現給民眾就是“民眾早已過河了,官方還在河里摸著石頭”的自娛自樂、落伍、蠻橫的態勢,且還一再地認為,民眾對他們各種呆滯落後的言行舉止與做法的指責,是誤讀誤解,且深深傷害了感情。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