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孩子們為何更喜歡民國時的語文課本?

http://www.CRNTT.com   2010-11-26 10:32:00  


 
  而現在的狀況是:孩子還小的時候,我們教育他要熱愛祖國這樣的大道理,到他們長大成人,我們反倒要到處刷上“不要隨地吐痰”、“要孝敬父母”這樣的標語,廣而告之這些從小就應該懂得的道理。偌眾的成人世界,怎麼看都像是還生活在幼兒園裡。所以就有了那次著名的滑稽爭論——中國速滑隊員周洋在2010年溫哥華冬奧會奪冠後感謝父母,居然被認為不應該。不感謝父母才是人倫悖逆!連父母都不感謝的人,怎麼可能感謝祖國!?

  再比如,同樣是民國版的《新選國語讀本》有篇《兩個疑問的信》。課文這樣寫:“平之:先生時常對我們說,進退要守秩序,應對要有禮貌。但是也有人說,秩序,禮貌,是束縛自由的東西。照你看來,究竟應該怎樣呢?”字裡行間有對孩子的尊重,並鼓勵他們進行討論的平等思想。而新教材則往往以不容置疑的口吻行文,沒給孩子們留更多參與討論的機會。

  所以你看現在大街上張貼的種種霸道標語,就會知道源頭在哪兒了。從小就沒有學會平等和尊重,等這個人長大了,特別是這個人有職有權了,情況便更糟了。

  曾有專家指出,現行語文課本存在“四大缺失”,即經典的缺失、兒童視角的缺失、快樂的缺失和事實的缺失。依我看還有一個更重大的缺失。1960年安徽鳳陽的武店公社有個醫生叫王善生。彼時正值大饑荒,許多人患上了不尋常的惡疾,公社幹部請王醫生想想辦法,他看了看,說治不了,因為“少了一味藥。” 而那味藥就是糧食。數十年後,在中國教育上也有一種惡疾久治不愈,原因也是少了一味藥,這味藥就是常識。常識!這才是最大的缺失。常識需要捍衛嗎?當然需要。但在捍衛之前,先讓我們正視常識,不踐踏常識好嗎?

  其實早在2003年,北京大學教授錢理群先生就曾出版了一本專著《語文教育門外談》,書中第一篇就是《以“立人”為中心》。錢理群認為,“語文教育的過程,對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最終是要促進學生精神的健康成長,個性的健全發展,以此作為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而不是把學生培養成他人思想的奴隸,按他人的意志去說話、寫作的工具。” 遺憾的是我們的教育似乎在往相反的方向走。我們目前的語文課程標準是將語文工具化,失去了人文性考量。其培養目標不是成為自我完善的公民,而是建設者——其象徵是高度物化的“螺絲釘”。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