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海水入新疆”沒那麼容易

http://www.CRNTT.com   2010-11-10 10:32:56  


 
  果然如此嗎?按照這個邏輯,那些沙漠就不會形成了。要知道,現在的西北乾旱地區並非天然如此,曾經也有過溫暖濕潤的年代,只是隨著全球氣候變化,才逐漸變得乾旱少雨,人類的活動則加劇了這個過程。

  換句話說,西北乾旱地區並非天然缺水,而是“供不應求”。除非改變大氣環流、增加降雨,別無他法根治。即使成功“鎮壓沙漠”,要維持既有成果,必須持續地把供求缺口補上。一旦因為地震、戰爭等不可抗力停止調水,那將是災難性的——“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原有的生物極可能失去耐旱特性。

  渤海地區生態破壞怎麼辦?

  “立足我國實際的科技水平與經濟實力”,霍教授計劃每年提揚50億立方米海水,之後逐步提高到每年300—500億立方米,非常接近渤海現在的入海徑流量。也就是說,渤海每年從河流補充的水量基本都要被抽光,它的循環模式、海水鹽度等必將發生改變,這究竟會怎樣影響該地區的生態、養殖,目前還沒人研究。

  可能沒有“鎮壓沙漠”,反而導致沙漠鹽碱化

  霍教授認為,西北沙漠地區鹽碱湖對周邊沙地的浸染並不大,即使可能發生局部的鹽碱化,將在沙漠表層出現板結現象,反而能起到一定的固沙作用,比流沙要好得多。這樣的預想太樂觀了,死海就是前車之鑒。當表層的板結被淡水(比如雨水)衝刷,就會溶解,導致地下空洞,引發更多的生態災難。另外,鹽碱化並不能有效固沙,不能防止沙塵暴的發生,甚至發生更可怕的“白風暴”(鹽沙暴),這在鹹海就發生過,大量居民因此患上惡性疾病。

  ※難道非調水不可?

  霍教授堅信必須調水,考慮的是權衡最優的調水方案

  在一些專家眼裡,地下水、雪山融水都不能解決西北缺水的難題,要“可持續發展”,唯一的辦法就是調水。至於如何調水,則主要有兩種方案,一是南水北調,二是“海水西調”。霍教授堅持後者,他認為有四大優勢: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