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最“和諧”的拆遷

http://www.CRNTT.com   2010-08-06 11:53:31  


 
  我們村裡或許還沒人注意到事情的邏輯其實很詭異——中國農民最重要的資產不是土地,竟是年年在折舊的房屋 

  我們村裡人的表現可要矜持得多,否則拿什麼去談價呢? 

  儘管拆遷辦來丈量核實房屋之前,他們為了多掙些面積,一窩蜂地請來瓦工將三樓用水泥板隔出個閣樓來,以至搞得一時請瓦工都得排隊,但多出那點面積並不值多少錢。 

  其實早在兩年前又一次傳聞要拆遷時,我們村裡人就一股腦兒地將副房、天井甚至豬舍什麼的都往上蓋到三層。那股風潮如此火熱,那些天夜裡都能在村裡看到建築工人們在燈火通明中添磚加瓦。 

  而幾裡地外的丁村傳出的故事更為傳奇。為了能多得一套安置房,好多對夫妻竟然假離婚了。 

  我們村裡或許還沒人注意到事情的邏輯其實很詭異——中國農民最重要的資產不是土地,竟是年年在折舊的房屋。他們無法為土地去議價,所謂“集體所有”的土地,在這些年的城鎮化浪潮中為各地的各級政府貢獻了豐厚的“土地財政”,卻只給予集體和個人極其低廉的補償。耕地被徵收,對於我爸媽而言,僅僅意味著一萬多元的青苗費之類的補償,以及只要活著便可每月領取的200多元的生活費。如此而已。 

  那麼村裡人可以費盡心思為之博弈的,只有房屋了。 

  從稍早一批拆遷的其他村民那裡,我爸爸托人探聽到,房屋各項補償零零總總算下來,能折合到每平方米1200元左右。於是他不知來來回回跟我算了多少遍的賬:我家老房子總共500多平方米,能補60多萬,刨去一套120平方米和一套80平方米的安置房,手頭還能富餘二三十萬。每次算完,他就呵呵笑著說:“夠我們老夫妻養老啦,不用再當你們的累贅啦。” 

  那陣子,老兩口動不動就說:“等我們拆了遷……” 

  結果等到拆遷告示發下來,我爸媽有點傻眼了。按照告示上明明白白寫著的標準,我家只能補償20多萬;為了鼓勵人們當月25日之前簽字走人,告示上列了政府開出的獎勵,哪家遷得早,得的獎勵就多。即使算上最高等的獎勵,也就是說最配合政府工作,馬上簽字搬走,也只不過再多得10多萬。我媽媽叫道:“怎麼付安置房的錢都不夠啦,還要倒貼?!” 

  我爸爸也嚷了起來:這肯定是胡來,沒按照政府的拆遷文件辦。“回去談得攏還好,把我逼急了的話就去告他們違規!”這個老黨員氣哼哼地說。可是當我從網上找來所謂的拆遷安置文件,細細看下來,發現按照這份幾年前制定的文件,我家房子“價值”更少,也就10多萬吧。 

  當我把賬算完,我爸爸的臉色一下子慘然,半晌說不出話,只在那兒搖頭嘆氣。 

  從那時起,爸媽開始不安了。我媽媽還是會說:“強一強總會多得些吧。”但明顯沒有底氣了。 

  拆遷辦的人打了幾次電話來,勸說他們回去簽字。我爸爸起先推說火車票不好買,或者堅持要在電話裡談個大概價錢再回去,還沒幾個回合,就接到了我堂叔夜裡打來的求助電話。而在此之前,也聽說鄰村戊村有個拆遷戶不肯簽字,被打折了一條胳臂。 

  其實在我爸媽決定回家談判時,就已經調低了心理預期,從原來的60多萬,調成了40多萬。“差不多就行了,”我媽自我安慰般地說,“哪裡能弄得過政府呢?” 

  他們一點兒也不想當“釘子戶”。“我們也不想太多,但也不能太少,在村裡中不溜也就行了。”這就是老兩口的底牌,只不過只能亮給自己的女兒。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