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一代宗師 與豬為鄰

http://www.CRNTT.com   2010-08-01 10:53:18  


張季鸞先生
如今,張季鸞墓所在的整個土坡都被高低不一的雜草覆滿,連墓碑也被隱沒了小半截。付雁南攝
從坡上俯瞰,張季鸞墓被豬廠(前方)和磚廠(左側)包圍。陳琳攝
  中評社北京7月29日訊/張季鸞(1888~1942),中國著名新聞家,政論家。1942年逝世,在他的家鄉陝西,曾有過一場“極盡哀榮”的公祭典禮。然而,經過上世紀下半葉的風風雨雨,一代報人之墓,這個曾經遠近聞名的陵園幾乎徹底被毀,,荒蕪、凄涼,只落得個與豬為鄰……以下是《中國青年報》第759期冰點特稿“一代宗師 與豬為鄰”——
  
  很難說張季鸞的墓地是冷清還是喧鬧。那些偶爾造訪這裡的人,都覺得這片墓地“已經荒掉了”:四周長滿荒草,整個土坡都被高低不一的雜草覆滿,連墓碑也隱沒了小半截。 

  但這裡又確實是個熱鬧的地方:墓地的東側是一家磚窑廠,十幾名工人每天都在忙著整理磚垛上覆蓋著的防雨布和稻草,根本沒時間分心打量幾十米外的那塊不起眼的碑石;而緊靠著墓地,在南面,新修起了一座種豬場,發情的種豬不時發出哀嚎,豬糞順著院墻兩側的溝渠緩緩流出,在炎熱的天氣裡惡臭撲鼻,叫人窒息。 

  張季鸞的墓碑就這樣靜悄悄地立著。他生前用自己的文字關注下等人和底層生活,到他死後,他的墓地仍然沒有與這些內容脫掉幹系。 

  1942年,這位《大公報》前主編的遺體,被從重慶迎返陝西故土,在一場規模盛大的公祭典禮之後,下葬在西安市杜曲鎮竹林村一座占地40畝的陵園中。如今,這個曾經遠近聞名的陵園幾乎已經徹底被毀,在僅剩的一片一畝見方的土坡上,張季鸞後人補立的墓碑,孤零零地立在叢生的雜草間。 

  從墓碑背面所刻的兩則唁電中,人們仍能揣度出墓地主人生前的輝煌:毛澤東在電文中稱贊張季鸞“功在國家”,而周恩來更是對他給予盛譽:“文壇巨擘,報界宗師。” 

  可是,生活在墓地附近的大多數人,對這位報人的記憶卻已經淡漠。周圍的人們,並沒讀過他的文章,甚至根本講不出他的具體身份。有的老人還能記起,這裡埋了一個“文化人”,而年輕的女孩則認為,他只不過“是個教書先生”。 

  與相鄰的磚窑和豬場相比,這方小小的墓地很少有人祭拜,墓碑前擺放的花束早已幹枯,四周稀稀落落的幾棵鬆樹長得也不茂盛。它和它所紀念的那個報人一起,曾經備受仰慕推崇,卻在經歷過時代風雲之後,立在豬糞撲鼻的臭氣裡,顯得有點兒灰頭土臉。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