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轉型就是培育新經濟增長“紅利”

http://www.CRNTT.com   2010-07-28 07:44:56  


我們更應關注的是長期經濟增長驅動因素的變化
  中評社北京7月28日訊/眼下全球在談論經濟是否會二次探底。上海證券報發表中歐陸家嘴國際金融研究院副院長劉勝軍文章認為,對中國而言,與短期經濟波動相比,我們更應關注的是長期經濟增長驅動因素的變化。因為長期高速增長的中國經濟正在經受全球經濟結構深刻調整的嚴峻考驗,我們正站在一個關鍵轉折點上:原有的經濟增長驅動因素正在減緩,新的驅動力有待培育。能否順利完成這一轉折,直接關係到原有的經濟高速增長是否能夠得以保持。房地產是最典型的:面對日益泡沫化的樓價,中央政府痛下決心調控房價,卻又面臨經濟增速滑坡之憂,因為房地產對GDP的貢獻率在20%以上。

  文章表示,解碼中國經濟自改革開放以來的發展驅動力,可以歸結為四大“紅利”。

  首先是“改革紅利”,包括經濟體制改革所釋放的民營企業活力和國有企業的改革,特別是設立四大資產管理公司剝離了8萬億銀行不良資產,以及大量央企的成功上市。大型央企從上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初的虧損累累變成了如今的實力派和“地王”。到2007年,國企利潤已達到GDP的4.3%。相應地,銀行體系的不良資產率從30%以上降低到如今的3%以下。

  其次是“開放紅利”。2003年,中國第一次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FDI(外國直接投資)接受國。外資企業的湧入,不僅直接創造了GDP和出口,其競爭壓力也產生了“鮎魚效應”。此外,外資企業也在人才、技術和管理等方面產生一定的“溢出效應”,促進了本土企業競爭能力的提升。加入WTO,更使中國充分享受了“全球化紅利”,中國製造迅速崛起。從1996年至2000年,中國出口年均增速為10.9%,到了2001年至2005年間猛增為年均30.2%。中國在全球製造業的份額隨之從2000年的5.7%上升到2007年的11.4%。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