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第24頁 第25頁 第26頁 】 
國民黨不要做選舉機器 需有大方向

http://www.CRNTT.com   2010-06-23 00:20:20  


周志傑
 
  周志杰:國民黨執政危機:專家政治與庶民政治的衝突及扞格

  第一點有關國民黨面臨的問題與挑戰,誠如剛剛幾位老師提到,有幾個大的結構上的問題,從前年的“總統”大選,到現在執政團隊一直未準備好;馬英九贏了太多選票,以他個人性格與用人限制,再被投射這麼多民眾的期待,在此壓力之下,他無法將其高度的合法性鑲嵌(fitin)到現實政策背景,有以下幾點:

  第一,馬個人本身個性上的限制,他沒有善用高度的合法性,做出一個大刀闊斧、耳目一新的願景勾勒。為甚麼會產生這樣的結果,剛剛也有提到,就是在專家政治與庶民政治間的過與不及,兩者的磨合出了問題。換句話說,整個執政團隊的身段與手段上,沒有辦法做很好的平衡。

  在大的宏觀政策上,譬如說對外政策與兩岸政策上,馬有一定的戰略與脈絡,長期來看其實是有其說服力。可是沒有辦法降低身段,也沒有足夠的庶民語言的說服和宣傳力,以至於說在專家政治與庶民政治間的過與不及中無法平衡。以議題為主的微觀政策上,現任閣揆又過度討好選民,這就牽涉到第二點。

  第二,剛剛很多老師也提到,就是政務與黨務沒有辦法切割。我進一步延伸,以金溥聰在黨務上面的改革,是理想性高於妥協性,但是吳敦義在政務施政上又是妥協性與媚俗性遠大於理想性;如果黨務與政務沒有辦法切割,但是這兩人對外的形象與言論說詞,與他們想要在政務的推動與黨務的改革上的不搭調、不同語言的處理,我其實非常擔心黨務與政務要如何做磨合。

  第三,馬政府上台後,黨、府、閣、院橫向聯繫上的磨合一直沒有做好;一軍的大老不合,這是結構性的問題,但是這些黨府閣院的秘書長與幕僚,怎麼也沒有發揮其黏著與磨合的功能?以楊志良與王清峰為例,怎麼都是事後的補救,而不是事先防患於未然?兩者理想性大於妥協性、或者政策在當下實踐的可能性未做充分評估,加上在手段、說辭上太過於尖銳、太過於強調個人價值。重點在於,這些作為難道一個執政的團隊不能事先預防嗎?難道執政團隊都要看到媒體披露之後,才有辦法去彌補?

  這又延伸到第四點,其實在整個政府、國民黨執政面臨的跳戰,從專家政治與庶民政治的磨合、政務與黨務沒有辦法適當連結,加上秘書長、幕僚橫向連繫做得不夠,導致在外交與兩岸上,以決策上來講,這個戰略是很好的,可是在戰術上,也就是政策的說服與行銷上很差。但是在選舉的提名上,其實這涉及到國民黨黨務改革的問題,國民黨的改革沒有一致的標準,也沒有一個可以讓大家認同的新的價值存在;所以在選舉上沒有戰略,在行銷上也沒有特別的戰術。

  最後,我還想提一點,不管是政務推動或黨務推動的目標上,我覺得都應該強化新願景;比方說在ECFA,如何在中南部縣市具體落實ECFA優勢,可以提出說,台灣可成為大中華經濟圈產業鏈上的技術與價值的加值者、做為華人社會多元政治的櫥窗、進而結合文化創意產業,強調台灣是中華文化創新保存的基地。我的意思是說,政府還是必須勾勒出比較高層次的願景,這些願景透過操作,可以結合五都的選舉,也可以結合現在台灣地方的政治生態,特別是在現在泛綠與泛藍的執政縣市,跟現在各個縣市所推出的一些有利於選舉包裝的政策相互結合。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第24頁 第25頁 第2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