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從奧運到世博:改變西方對中國陳腐印象

http://www.CRNTT.com   2010-05-10 13:43:57  


 
  張頤武:中國向西方學習是必然要經過的歷史過程。中國在西方的“堅船利炮”之下打開國門,中國社會開始發生巨大的變化。100多年來,我們有很深的民族悲情,要爭取民族的獨立、富強,面臨著嚴峻的挑戰。我們對西方有兩種心態,一方面是批判的,要反抗西方;另一方面是仰視的,西方科技水平相對較高。現在中國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是平視的,告別了20世紀痛苦的悲情。無論是綜合國力的提升還是人民生活的發展,都是一個新的局面。

  許紀霖:上海是一個世界主義的都市,是拿來主義的。上海是“學西方”的典範,即使這樣,上海也沒有因此變為一個西方的城市,依然是中國的。1949年之前,上海非常多元,除了學術中心在北京,剩下的中心都在上海。上海的經濟發展是一個奇跡。從文化角度,“上”是與時俱進,永遠追求最新、最時尚的東西,但也缺乏文化積澱和大氣;“海”是海納百川,上海有巨大的將多元文化同質化的力量,什麼東西拿到上海以後,如各地的飲食,川菜、雲南菜等,都被上海化了。

  我們今天可以平視西方了。如果說中國人過去太自卑,現在則有點太亢奮。我們現在需要大國民的心態,就是不卑不亢。世博會上,不管大國小國,大家一起交流,心平氣和地看看各自的好生活。很多媒體的報道,主基調是參觀者說中國多麼偉大,這種基調我個人認為比較超前與可怕。

“真正的收獲應該是全民的啟蒙”

  《瞭望》:中國的GDP排名已緊逼世界排名第二的日本,並且經濟連續多年保持高速增長,在去年的金融危機中一枝獨秀,依然“保八”成功。有人認為,中國模式對於全世界都存在借鑒意義,也有人說,中國依然缺乏文化自信,急於用中國館那樣搶眼的宏偉建築“證明”自己。在西方世界渡過經濟危機,面臨轉型的時代,中國需要向世界證明什麼?學習什麼?

  強世功:中國是一個複雜多樣的大國,而且是一個擁有悠久文明傳統的大國。這樣的國家在現代化的過程中,不可能依賴任何現成的制度模式,必然會形成“中國模式”。從近代以來的中國看,在中國這塊土地上,差不多實施了形形色色的人類試驗:既試驗過社會主義,也試驗過資本主義;既有計劃的經驗,也有市場的經驗;既試驗過議會制,也試驗過總統制,更有二者混合的經驗;既有多黨競爭的經驗,也有多黨合作的經驗;既有競爭式民主的試驗,也有協商民主的經驗;既有中央集權的經驗,也有地方割據的經驗,更有地方區域自治和特區的經驗;既有大陸法的傳統,也有普通法的區域。所有這些恰恰說明中國的複雜性,但也為其他國家提供了可供研究的經驗。

  由此,“中國模式”不是唯理主義預先設計的產物,而是中國人民在實踐中摸索出來的,是學者們對現實經驗的總結。如果說“中國模式”對其他國家有什麼借鑒意義,那麼恰恰是“反對模式”,反對預先設定模式,反對教條主義和照搬照抄,堅持走符合自己國情的道路。因此,我認為,今日中國應當有一種自信,這種自信一方面在於不要急於追求西方國家的讚揚或者承認,關鍵是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另一方面也不需要刻意追求中國特色,反而應體現出海納百川的包容。

  張頤武:一個社會在發展過程中不能一蹴而就,但是我們現在所處的發展進程已經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台。一個國家在發展過程中都有這個階段,一個新崛起的社會,一定要有展示自己的創造力和高度的平台。美國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崛起時,也有要展示自己的願望。

  中國是一個有幾千年文化傳統的社會,在經過了一百多年艱難曲折後,在新崛起的過程中需要有一種標誌性、象徵性的符號,展現自己新的創造力和想象力,讓別人了解自己。至於更深沉地展現中華民族的文化追求,我們也在努力。用搶眼的建築,讓人產生視覺衝擊力,是一個國家崛起中必然的過程。一個民族經過了一百多年的屈辱、低迷的階段,經歷了經濟上的困難、挫折,希望讓別人看到中國人告別了過去貧困屈辱的歷史。我覺得,中國館不失為一種合理的設計,既然是主辦者,還是要展現自己的形態。

  許紀霖:一個國家在剛剛崛起的時候,有急於被承認的心態,這不要緊。要緊的是,不能沒有更深刻的內涵,只剩下一個“抱負”。

  既然這屆世博會的主題是“城市”,在世博會上最重要的是看看人家怎麼生活,看看全世界對幸福的理解的多元性。中國處於城市化發展高潮,人家怎麼創造美好生活?不是只有一個“好”,而是有各種好法。我倒是想去看看城市最佳實踐區,有決策權的官員也應該去看看。很多人以為水泥鋼筋加玻璃就是現代化。其實,我們對“現代性”的理解太同質化了。借助世博,我們要重新檢討,什麼叫好的生活、好的城市,現在主要是觀念上的問題。

  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多年,是摸著石頭過河,可以說是“中國經驗”,還不能叫“中國模式”,因為還沒有上升到理性化的層面。我們還是應該把姿態放低一點。有實力了,能辦奧運會、世博會兩件大事,是一個證明。但現在的世博會和歷史上的世博會已不太一樣了,現在更多地被認為是一個嘉年華活動,如此而已。

  看世博會不是要自我陶醉、自我滿足,如果懷著這種心態去辦、去看世博會,最後的收獲是很小的,真正的收獲應該是全民的啟蒙,是文明啟蒙。要了解什麼叫文明?什麼叫多樣化的生活?簡單地說,我感覺在物質方面,中國不比國外差,甚至比其中一些國家更好,但是我覺得包括城市的人情味、文明程度、守規矩,等等,我們同發達國家還有距離。所以一個國家最後是否崛起,不是看GDP,也不是人均GDP,而是看精英是淨流入還是淨流出。城市也是這樣,如果一個城市很富裕,但人們還不願意待在這裡,這樣的城市是有問題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