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美爭端考驗中國“軟實力”

http://www.CRNTT.com   2010-02-12 10:58:18  


 
  軟實力這一概念當包括三大結構內涵:內部整合與凝聚力;外部輻射與領導力;綜合發明與創新力。

  回首歷史不難發現,蘇聯到1980年代末時除了在窮兵黷武方面與西方有得一拼外,在其軟實力的三大結構內涵上完全處於劣勢,並導致了其最終的全面潰敗。

  於是今天的西方政府及文化,在對不同意識形態及社會體制展開競爭時,還不斷在使用其“軟實力”的殺手鐧,也就不是什麼多令人奇怪的事情了。

  譬如中國,雖然經過30多年高速發展,在現代軟硬實力上都有很大的提升,但與西方幾百年的實力積累相比,確實還有不小差距。於是當雙方在軟實力的某些核心問題上發生較量時,中國反制西方的有效手段還是不多。

  譬如最近的中美“谷歌爭端”,同是媒體與傳播類產業或行業,中國中央電視台(CCTV)的衛星信號落地美國,就很少與美國政府或其它管理機構有過衝突;而谷歌作為一個大型跨國公司,在其它許多國家都可以正常運營,為什麼在中國卻出現與政府管制的爭端?不能說谷歌完全無辜,但中國對其消化整合的軟力量尚為不足,是否主要原因呢?

  台灣問題,隨著中國的發展進步,兩岸文化首先交流整合,接踵而至的是經濟發展的整合,目前唯一滯後、也是難度最大的,是政治整合。政治整合的長期拖而不決(雖然政治整合的手段不一定限制在軟實力)也導致第三方繼續有機可乘。它國賣給台灣武器應當抗議,但台灣方面堅持購買武器在先,才是問題的真正症結所在。

  達賴問題,由於歷史與現實綜合因素的作用,中國至今尚不能對其有效整合消化。長此以往下去,達賴必定更多聯手西方,從而為外界干涉西藏問題製造持續隱患,而且達賴的後來者或繼承人是否會採取更加激進的藏獨立場,都使得前景撲朔迷離。

  在民族自治及爭端方面,西方的軟肋相對不突出,原先比較嚴重的如加拿大魁北克省,及英國北愛爾蘭醞釀獨立等問題,都已逐步被主流體制所消化平息。筆者以為,這也將是中國西藏以至台灣問題解決的最終有效出路。

  內部整合與凝聚力的強弱,也直接影響甚至決定外部競爭與發明創造能力的高低。有人會問,中國如果維護住基本穩定的持續發展,是否也對增加內部整合與凝聚力有所幫助呢?答案自然是肯定的。與此同時,也必須認清,只有通過極具針對性的改革開拓,中國的軟實力才會再上層樓,真正立於不敗之地。

(作者在美國從事國際文化戰略研究和咨詢)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