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歐洲前途 光明還是暗淡

http://www.CRNTT.com   2009-08-31 00:46:51  


歐盟模式仍富有吸引力
  中評社香港8月31日電/中國社科院學術委員、原歐洲研究所所長裘元倫研究員在《中國評論》月刊八月號發表專文《歐洲前途並不暗淡》。作者表示:“歐美模式的實質區別在於,美國不但信奉市場經濟,而且實行市場社會;而歐洲固然也十分重視市場經濟,但不聽任市場社會。顯然,注重社會公正與公平的‘歐洲模式’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大進步。”而“在世界走向多極化、多元化進程中,在發揮國際問題調解人、仲介人作用方面,以及在擔當‘南北橋樑’角色領域內,歐盟是一支‘平衡的力量’;歐盟為世界提供了一種可供選擇的‘社會福利國家’模式。”並“預期在2009-2010年間歐洲經濟可能開始緩慢復甦。歐盟終將挺住危機和衰退。”文章內容如下:

  自從歐洲度過了二戰後1950-1973年重建時期的經濟繁榮之後,在接著的30多年時間,“舊大陸”已經數度遭遇“歐洲衰落論”的浸淹。第一次是在20世紀80年代初期,當時在兩次石油危機的衝擊下,歐洲經濟陷入滯脹,增長速度已不及美國,歐洲一體化進程也曾相對停頓;第二次是在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當時日本風頭正盛,世人大多認定日本經濟科技不僅會迅速趕上美國,甚至還要“買下整個美國”,加上時值蘇聯瓦解,地球上簡直只剩下了美、日兩家;第三次是在20世紀90年代,當時美國克林頓總統當政,經濟長時間興旺,日本墜入了“失落的十年”,俄羅斯國力一落千丈,美國昂首獨步天下;第四次則是在2007年開始發生國際金融危機和全球性經濟衰退之後,其時正值“新興國家”走向“崛起”,歐美力量和地位相對有所下降,於是,“歐洲老了”的聲音再起。

  不過,這最近一次“歐洲衰落論”的內容更為廣泛,含義更為深刻:不少人認為“歐洲模式”已不再具有吸引力;歐盟已在世界各地、各國的力量角逐中被擠到了“邊緣”;歐盟將特別難以走出當前的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成為世界經濟的“累贅”;歐洲一體化事業甚至會走向“土崩瓦解”。筆者並不全然認同這些觀點和預測。

  “歐洲模式”相對“面善”

  歐美經濟模式的實質區別集中在勞工的權利和資本的權力問題上。幾十年來圍繞歐美模式的反復爭論,主題始終是如何管理一個國家的國民經濟和社會,主要涉及處理下述五對關係:即國家與市場的關係,屬體制導向問題;政府與企業的關係,屬經濟監管問題;雇主與雇員的關係,屬權益分配問題;國家與公民的關係,屬社會安保問題;企業與資本市場的關係,屬資本積累和財富分配問題。在上述五對關係中,核心是資本、勞動和政府三者的力量對比、所起作用以及如何協作運行。在美國模式下,政府固然也有獨立性,但其行為主要傾向於資本,因而在處理上述五對關係時,自然會偏好市場、企業、雇主、強調公民自我負責(養老、醫療、就業等)以及重視直接融資的資本市場;而在歐洲模式下,政府擁有更強的獨立性,其行為自然也重視資本利益,但同時又強調勞資協商和社會平衡。一句話,歐美模式的實質區別在於,美國不但信奉市場經濟,而且實行市場社會;而歐洲固然也十分重視市場經濟,但不聽任市場社會。顯然,注重社會公正與公平的“歐洲模式”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大進步。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