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 | |
琢磨事者眾則興 捉摸人者眾則衰 | |
http://www.CRNTT.com 2009-04-26 10:31:04 |
“琢磨”一詞產生於雄才大略的漢武帝時代,體現了一種精益求精,努力進取的時代精神;“捉摸”一詞出現於積貧積弱的宋代末朝,反映了人心叵測,相互猜測的不良心態。幾千年來,但凡有人群的地方,大體都有兩類人,一類專心琢磨事,一類擅長捉摸人,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縱觀歷史,如果年代有利於琢磨事的人,則政治清平,國泰民安;如果歲月方便了捉摸人的人,則黑白難辯,魯難未已。 當改革挾機遇和希望之潮湧來,大浪下,難免泥沙俱下,魚龍混雜;淘沙中,確有魚目與珍珠難辨,失敗與成功并存。琢磨事的,執著於希望,嘔心瀝血,倍加珍惜機遇,倍加顧全大局,倍加珍視團結,倍加維護穩定。捉摸人的,以此為機會,爭名於朝,爭利於市,拉幫結派,撥弄是非,陽奉陰違,摩擦離間,遇事則委難以責人,事平則抑人以揚己。 琢磨事的人,如孔繁森同志,默默無聞卻又兢兢業業地在副縣級崗位上幹了10多年。別人是提職援藏,他卻是平職支援西藏,平職返回山東。他不會跑官,也絕不要官;只會琢磨事,不會捉摸人。無論在什麼位置上,琢磨事的他,始終深懷愛民之心,信守為民之責,常思富民之策,多辦利民之事。在50歲的盛年以身殉職,留下的“絕筆”是去世前4天琢磨出的發展阿裡經濟的12條建議。孔繁森同志為建設世界屋脊嘔心瀝血鞠躬盡瘁,成為新時期領導幹部的楷模,他聚精會神琢磨黨和人民的事業,留下的是一名共產黨員愛的最高境界——愛人民。 |
【 第1頁 第2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