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法國步入大西洋主義 薩科齊背叛戴高樂?

http://www.CRNTT.com   2009-03-13 13:30:54  


 
  冷戰結束後,北約忙於重新定位自身角色。北約一些官員認為,與傳統的防衛使命相比,北約應該把更多注意力轉向氣候變化、恐怖主義、能源安全、糧食安全等全球性問題。此外,在安全問題上,北約成員國各有訴求。新一屆美國政府希望歐洲盟友能在阿富汗戰場投入更多兵力,承擔更大責任。路透社報道,波蘭等東歐地區成員國則希望北約專注於軍事防禦和遏制能力的建設,以應對俄羅斯威脅。 

“戴高樂主義”之後 是“大西洋主義” 

  分析認為,薩科齊11日宣布法將重返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軍事一體化機構,降下了“戴高樂主義”外交理念最張揚一面旗幟。 

  “戴高樂主義”因戴高樂總統得名,核心精髓是謀求法國在國際政治上的獨立自主和大國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君臨”歐洲,主導西歐的政治、經濟、軍事等國家主權領域,令民族主義情愫深厚的戴高樂將軍難以忍受。“戴高樂主義”以改變法國對美從屬地位為目標,以對抗美國霸權為主線,其中最具象徵性的一幕出現在1966年7月1 日,法國宣布退出北約軍事機構。此後多年,“戴高樂主義”在法國深入人心。2003年美國入侵伊拉克,時任法國總統雅克.希拉克公開與美國決裂。 

  在歐洲聯盟主倡“歐洲主義”和美英所謂“大西洋主義”包圍下,法國保持“特立獨行”,並在當年東西兩大陣營對抗中左右逢源。當然,代價之一是法國游離於大西洋兩岸安全事務決策圈外。 

  現在,薩科齊拋棄“戴高樂主義”,擁抱“大西洋主義”。 

  相比飽含實用政治智慧的“戴高樂主義”,“大西洋主義”暗伏的冷戰思維和意識形態色彩,或使法國從此喪失外交和安全政策彈性,重新陷入戴高樂將軍當年奮力擺脫的處境。(來源:中廣網)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