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新華澳報:阿扁 假台獨鬥士

http://www.CRNTT.com   2008-11-29 10:41:32  


絕食玩不下去了,因爲阿扁只想把"台獨"當作工具,而不會為之犧牲.
  中評社香港11月29日訊/新華澳報今天刊登文章"阿扁恢復進食暴露其假台獨鬥士真面目",指出"陳水扁到底本來就並沒有準備為'台獨'事業拋頭顱灑熱血",只是將台獨作爲"工具".全文如下:

  過去人們常喜歡將民進黨的桌面人物,根據其年齡層和參加“黨外”運動的經歷,來甄分其對“台獨”的立場態度:

  第一層次是在日治時代接受日本“皇民教育”的人,如辜寬敏、史明、彭明敏、黃昭堂、許世楷等,是真正的“台獨”分子。他們的“台獨”理念根深蒂固,不可撼動,他們會為實現“台獨”目標而拼命奮鬥,甚至不惜流血犧牲。這部分人,如今大多已七老八十,走向墳墓,對台灣社會以至是對民進黨的影響力逐漸減弱,並將會在未來十年內完全消失。

  第二層次是在上世紀“解嚴”前尤其是在蔣介石實施“白色恐怖”的受難者或其家人,如林義雄、蔡同榮、陳唐山、張燦鎏、呂秀蓮、王世堅等。他們的“台獨”理念也很頑固,不會改變。他們當然也把“台獨”當作是奮鬥目標,而且也擁有深綠基本票源,因而在“中央”和地方的公職選舉中往往也能得償以願,因而是把“台獨”口號既當作是選舉工具,更當作是終身職志。不過,他們也已是“頗廉老矣”,亦逐漸退出民進黨的權力核心。

  第三層次是“美麗島事件”中的辯護律師世代,如陳水扁、蘇貞昌、謝長廷、張俊雄等。他們原本不是“台獨”原教旨主義者,只不過是出於“人權”、“義憤”而為“美麗島事件”的受難者進行辯護,從而走上了“黨外”這條反抗道路,並參與了創立民進黨的工作。這部分人,是“前人種樹,後人乘涼”的既得利益者,分享了“黨外”和民進黨奮鬥多年的成果。他們並不打算為實現“台獨建國”而終身奮鬥,更遑論是要“拋頭顱灑熱血”,但卻又將“台獨”大旗號當作是選舉工具來揮舞,或是進行政治抗爭活動的政治口號。因此,他們是一批假“台獨”。

  第四層次是“學運世代”,如林佳龍、馬永成、鍾佳濱、顏萬進、陳俊麟、李文忠、賴勁麟、郭正亮、羅文嘉、段宜康、鄭文燦、劉一德等。由於他們本身並未受過“白色恐怖”的迫害,與當年國民黨政權並無“深仇大恨”,故他們參加民進黨多是認同該黨的“爭民主,爭人權”宗旨,而對“台獨黨綱”的認同感並不強。因此,他們並非是“台獨”原教旨主義者,尤其是一些曾出洋留學者,深切地體認到“台獨”理念受到國際大環境現實的限制,是不可能成功的。不過,他們卻拒絕與大陸統一,因而是“維持現狀派”,並以“台灣主體論”作為其理論基礎。因此,這些人尤其是其中的“新潮流系”成員,後來大多雖然仍堅持“台灣主體性”立場,但卻又主張台灣與大陸發展經濟交流。

  第五階次是民進黨中的“青年軍”,“台獨”觀念更弱。 


【 第1頁 第2頁 】